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食管癌不良预后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l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且具有明显地区聚集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食管癌预后较差,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现位居所有肿瘤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同样具有地域分布特征。广东汕头地区是我国唯一沿海食管癌高发区。我们前期研究表明该地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率在50-80%之间,并且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但HPV感染对食管癌的致病机理和预后状况尚不清楚。端粒和端粒酶是染色体末端一种维持染色体完整和稳定的特殊结构,能防止染色体DNA降解、末端融合缺失和非正常重组。研究表明,端粒长度的进行性缩短和端粒酶的激活在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表达均与端粒酶相关基因或亚端粒的DNA甲基化调控有关。因此,从端粒酶的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角度探讨HPV感染与食管癌的相关性有助于食管癌病因学和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研究。研究目的与假说:目的:从端粒酶相关基因或亚端粒的DNA甲基化的角度分析HPV和端粒长度的相关性,以及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以期能为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预后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假说:食管癌细胞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HPV DNA断裂,E6/7癌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组DNA的“脆性部位”→HPVE6/7癌蛋白稳定持续的表达→端粒酶相关基因(hTERT和TRF2)或亚端粒的DNA甲基化改变→食管癌中端粒长度的变化→增加癌细胞的恶性转化和永生化→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研究方法:通过构建分别含有HPV-16,-18和-58型E6/7和E2基因片段的质粒DNA,建立稳定且灵敏的绝对实时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PCR),对70例食管癌患者中的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以及60例正常人的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高危型HPV-16,-18和-58型感染的病毒含量(E6/7基因拷贝数)和整合量(E2基因和E6/7基因拷贝数的比值)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技术检测食管癌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情况;以HEK293细胞DNA为标准品,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建立端粒长度的定量检测法方法,以检测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端粒长度;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技术检测食管癌中端粒酶相关基因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reverse-transcriptase telomerase,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lomeric repeat-binding factor2, TRF2)和亚端粒DNA甲基化。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端粒长度与DNA甲基化水平的三者之间相关性,以及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研究结果:(1)对构建的系列浓度HPV E6/7和E2基因标准品——含有HPV-16E6/7、HPV-16E2, HPV-18E6/7、HPV-18E2、HPV-58E6/7和HPV58E2基因片段质粒DNA,进行定量PCR扩增,其特异性较好。六种基因标准曲线的R2分别为0.9945、0.991、0.995、0.9976、0.9879和0.999,经相关性检验发现六个标准曲线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同时,E6/7和E2基因分别在三种型别HPV的扩增效率相一致。(2)食管癌组织中HPV-16,-18和-58病毒含量变异均较大,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别。在食管癌组织中,三种型别HPV合并感染率和感染量均显著性高于正常食管组织(50.00%vs.33.33%, P=0.045;2.55±3.19vs.0.55±0.57copies/cell,P=0.021)。同时,HPV DNA的混合状态或整合状态在食管癌和正常食管中均较高(91.43%vs.85.00%),但在食管癌中的整合状态比正常食管组织中显著性增高(F=17.832,P=0.001)。高危型HPV DNA的整合量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r=3.753,P=0.033),但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家族史和淋巴结转移无关。HPV病毒含量与临床资料均无显著相关性。(3)免疫组化检测发现HPV16主要定位于食管癌细胞浆,HPV16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9.26%,并随着肿瘤分级的增加而增加(r=0.301,P=0.027)。(4)从正常食管,到食管癌旁正常组织再到食管癌中,端粒长度依次缩短[4.77(4.28-5.33,),4.37(3.89-5.09)和4.27(3.79-4.57)kb](P趋势性检验<0.01)。(5)HPV或高危型HPV仅能延长食管癌组织中的端粒长度,而不影响正常食管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端粒长度。同时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长度分别和高危型HPV基因的感染量和整合量呈正相关(r=0.410, P=0.037; r=0.492, P=0.01)。(6)食管癌组织中的端粒长度和癌/癌旁端粒长度比值分别在高危型HPV感染患者、食管癌细胞中HPV含量大于1的患者和HPV整合状态的患者中较长/大。同时,癌/癌旁端粒长度比值在吸烟患者、肿瘤分级为Ⅱ和Ⅲ的患者以及5年内死亡的患者中较大。(7)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发现,食管癌中hTERT,7q,9q和XqYq均呈高甲基化状态,而TRF2、17q、18q和21q则呈低甲基化状态。7q基因甲基化水平分别与9q、18q呈正相关。而TRF2基因甲基化水平分别与hTERT、21q呈负相关。(8)相对与HPV阴性的食管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中hTERT、18q和21q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较高,而TRF2较低。高危型HPV的整合量与hTERT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与TRF2呈正相关。HPV病毒量和hTET、TRF2、7q、9q、17q、18q、21q、和XqYq基因甲基化水平无相关性。(9)相对于食管癌组织中端粒相对长度<0.7的患者,端粒相对长度≥0.7的患者中,hTERT和21q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增高,而TRF2则降低。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长度分别与hTERT (r=0.318, P=0.007)和21q (r=0.297, P=0.013)基因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10)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分级为Ⅲ级的食管癌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以及癌/癌旁端粒长度比值≥0.8的患者预后较差,其生存的相对危险比(95%置信区间)值分别是对照组的3.13(1.26-7.50)、1.93(1.04-3.57)和2.30(1.19-4.46)。而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淋巴结转移和HPV感染无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只有癌/癌旁端粒长度比值和高危型HPV感染分别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癌/癌旁端粒长度比值越大或高危型HPV感染的食管癌预后越差。研究小结:(1)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我们构建了稳定且灵敏的HPV16,-18和-58型病毒绝对含量和整合量,以及相对端粒长度的检测方法;(2)食管癌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的拷贝数较低,但HPV DNA的高整合率可维持其蛋白的高表达状态;(3)端粒长度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进行性缩短,高危型HPV感染可逆转食管癌中端粒的缩短,使端粒长度维持在一定的长度;(4)高危型HPV感染维持端粒长度的过程与hTERT、TRF2和亚端粒21q的DNA甲基化水平有关;(5)高危型HPV感染、食管癌/癌旁端粒长度的比值分别是影响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细胞中高危型HPV DNA的高感染率和整合率使其E6/7癌蛋白持续性高表达,进而可能通过端粒酶相关基因hTERT和TRF2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影响了端粒酶活性,逆转食管癌中端粒的进行性缩短,增加细胞的恶性转化和永生化,与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上发病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居于恶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第四位。尽管近年来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有了较大进步,但CRC
丽科3号是云南泡核桃自然实生,2012年通过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良种认定。坚果扁圆球形,单果重12.8g。种壳麻点多而深,厚0.98mm,内褶壁纸质及横隔膜膜质。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26例,均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结果:患者的矫正成功率为100%,经过正畸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
目的:观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临床效果,探讨胆囊切除术优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口平均4.5cm,手术
当村干部必须为百姓办实事,要敢于担当,苦干实干,贵在坚持。发展无止境,奉献无尽头。
本刊讯近日,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挤出法一次烧大规格陶瓷薄板”样品获得成功。该薄板厚度为3-5mm,规格尺寸为1200&#215;1800mm。通过多次压延成型,经高温烧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是细胞膜上具有七次跨膜结构的受体蛋白,也是最大的一类膜蛋白分子。人类GPCR共有800多个成员,约占全部基因组编码基因的3-
第1部分治疗前18F-FDG PET-CT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放疗/放化疗后总生存疗效预测价值的研究目的:探讨治疗前的18F-FDG PET-CT是否具有预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非手术治疗后总生存的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小舸,女,17岁,身高155厘米左右,体重中等,某职校综合高中班高一学生,汉族。小舸第一次来的时候较紧张,穿着校服,扎着头发,眼睛一直看着地板,手指甲周围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关节僵硬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早期预防性地对114例患儿进行口服中草药制剂,松开夹板后对患儿进行中草药薰洗治疗配合手法按摩和功能锻炼。结果半年后随访,114例患儿中,关节活动恢复90%以上的83例,关节活动恢复70%~80%的21例,关节活动恢复50%~60%的6例,关节活动恢复40%以下的4例,总有效率达到95.1%。结论中药内服外洗配合手法按摩和功能锻炼对肘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