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林地区书院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e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在清朝时期更是成为社会教育、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对清朝时期吉林地区书院的具体考证及考察其发展特点,对吉林地区书院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进行探究,可以窥见清代吉林地区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所产生的重要社会作用。通过对清代吉林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并做一定的对比分析,可以透视清代吉林地区书院发展的潜在基础。清代后期是吉林地区书院发展的高峰,通过对书院数目的统计及各书院存在时间的分析,可以发现清代吉林书院发展具有时间上分布不均衡及存在时间较短的特性。这种特性的产生主要是受清朝统治者对吉林地区实行的封禁政策和文教政策的影响,导致了地处边陲的吉林,文教远远落后于关内及江南地区。清朝时期,书院的官学化趋势甚为明显。官办书院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占据首要地位。吉林地区各级官员通过创办书院、捐置财物、参与管理等诸多形式引导着书院走向,起到了总揽其纲的作用,使得吉林地区的书院呈现出了官学化的特征。在书院日常运营中,最重要的便是书院管理制度。清代吉林地区书院的日常管理较为系统和完善,涵盖组织管理、生徒管理、教学管理、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了以山长责任制为主的单一领导组织管理模式,以董事为主导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山长为核心、多方管理人员协助的组织管理模式。清代吉林地区书院经费来源广泛,主要以官绅捐赠为主,经费使用途径多样。清代吉林地区书院的生徒管理也颇具特色,教学内容多为经史诗文,教学形式以考课为主。与此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培养科技人才和外交人才,吉林地区还建立了两所新式书院。与地方文教的互动是书院的一大特点。清代吉林地区的书院多兴建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的特殊时期,书院的建立使得文教事业长期落后的吉林地区的地方文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盛况。在地方官员及文化名人的推动下,书院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总而言之,清代吉林地区书院教育特点鲜明,成效显著,在吉林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关联成像,俗称鬼成像,又称量子成像或者双光子成像,是近几年量子力学和光学成像的交叉学科前沿。它是一种非局域成像技术,通过对两条光路光场的强度波动关联来获得成像物体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其排放的氮氧化物(NO_X)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NO_X的脱除就显得愈发重要,许多学者对脱除机理纷纷进行了研究,但目前脱硝过程包括中间物种的生成、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等机理方面尚不清晰,因此本课题对脱硝机理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对
本文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利用地质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延223井山西组-上石盒子组进行了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主要取得以下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公共交通条件的改善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轨道交通的一种形式,地铁具有不占用地面空间、运输效率高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是解决城市交
单糖的摄取和运输的关键场所是小肠,这主要体现在小肠绒毛中的上皮细胞上,上皮细胞含有单糖转运载体。USF1是公认的具有调节葡萄糖和脂质的转录因子,并且在小肠组织中有发现
上董寨村、下董寨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晋冀两省的交界之处,现属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管辖,距离娘子关镇政府约10公里,距离山西省阳泉市约28公里,距离河北省井陉县约44公里。两村
光子晶体光纤是研究超连续谱的优良介质,它的出现为为非线性光纤光学等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传统的光纤相比,它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性质,如无截止单模特性、可控的色散
目的:利用梯度功能材料技术,以氧化钇稳定纳米氧化锆(3%yttrium-stabilized nano zirconia,3Y-ZrO2)为基体,中间为 3Y-ZrO2/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复合材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速率、高容量的进一步需求。为了满足未来十年不断增长的用户需要,同时尽可能提供无处不在的链
数字化变电站是适应现代电力市场需求发展的产物,也是变电站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延伸,电力系统中数据采集、电能计量、继电保护、故障测距、监控等工作都需要电子式互感器作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