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民主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联性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践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下中国的一项现实而艰巨的课题,能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顺利实现,则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因此,这也就要求必须探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路径。本文基于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国家权力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联以及政治体制与社会繁荣的密切逻辑,而从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的视角来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文的研究改变了单纯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或“参与式民主”的传统套路,而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详尽探讨这二者之间紧密的内在逻辑。本文在论证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努力证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条件,并思考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的现实路径。
  本文的研究在宏观上采用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和政策过程分析方法,在微观上理论分析与实践剖理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力图全面深入地展示本文的逻辑和观点。
  本文首先详尽梳理参与式民主的基本理论,明确了参与式民主在西方民主理论谱系中所处的历史方位。根据西方民主理论演变的轨迹即“直接民主——间接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来看,参与式民主代表了民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考察了参与式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概括了参与式民主的基本内涵即它主张的是公众要直接参与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决策中来。参与式民主并非主张对代议制民主进行替代,而只是寻求对代议制民主的补充,使代议制民主这种“弱势民主”变得更“厚”,实现一种“强势民主”。它尤其肯定公众直接参与之于实现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的价值,主张把公众参与的领域从传统的政治领域向工作场所等人们的生活领域的拓展,强调公众参与的教育功能即参与可以使公众更好地参与。
  接着,本文结合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对参与式民主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初步考察后,发现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严重不足,而它与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生成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对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超越,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一种经济运行规则,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东西,不仅在“形”上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使用的情况,而且在“神”上表现为塑造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使用情况的价值和目标,反映了经济规则制定者的信念与目标,它通常表现为社会政治价值。而经济运行规则归根结蒂是由政治体制来界定和保证实施的,政治体制决定着经济绩效,也就决定着经济运行规则的内容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形态。
  一般来说,一个设计良好的政治体制特别是公众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和实现的政治体制才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繁荣。中国现行经济增长方式在“形”上就表现为主要依赖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在“神”上则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至上,把人作为经济增长的工具,而忽视了人的目的性和自由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其实就是要在“形”上实现依赖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在“神”上则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强调社会财富的公平正义分配或共享发展成果,把人作为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缺陷塑造出现行经济增长方式。其中的逻辑就在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缺陷从宏观上来说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而从微观上来说,则表现为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不足即公众在参与政府决策中的实际力量“缺位”。而微观层面的缺陷则更有助于解释中国政治生活。而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不足,实际上就会造成权力运行中的“监督制约困境”。而克服中国权力运行中的“监督制约困境”在公众参与缺位、而权力系统内部监督制约可能产生“共谋”的情况下,“政治锦标赛”的政府治理体制就成为一种最有效的选择了。但是“政治锦标赛”政府治理体制本身的运行逻辑就导致政府官员价值和行为取向的扭曲,从而塑造出现行经济增长方式的形态。
  因而,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十分密切的逻辑关系。具体说来,参与式民主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在政治价值上契合,而且还可能为这些政治价值的实现提供载体。重要的是,参与式民主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的政治体制保障和社会道德支撑,有助于在过程中消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矛盾。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为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开辟了参与式民改发展的现实空间。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参与式民主发展的大体思路。本文结论认为,参与式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折射出“民主”与“民生”的现实课题,必须在“民主”与“民生”的互动共赢中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根据我国互联网医院发展实际,对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患者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行为意向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然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和互联网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建议。  【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通过文献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构建访谈提纲,进行患者访谈,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患者互联网医
【目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健康信息相关政策文本系统梳理,分析归纳出政策价值演变特点,总结出健康信息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际健康信息立法理念与实践为我国健康信息化提供建议。  【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健康信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归纳出我国健康信息价值理论和指标体系,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论证。利用政策量化分析法筛选出86项国家层面政策文本并分析其价值特征。通过分词法提取政策文本中的关键词并统计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我国卫生监督稽查的制度设计及其实施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提出改进卫生监督稽查制度设计的针对性建议,为完善卫生监督稽查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监督稽查的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卫生监督稽查制度设计的相关研究成果,确立卫生监督稽查制度设计分析理论依据以及分析框架。通过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卫生监督稽查及相关部门的稽查制度进行归纳整理,并选择制度设计较完善的公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首先是研制医生的执业环境量表,了解当前外科医师执业环境现状;其次以外科医师为研究对象,构建执业环境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及作用模型,分析外科医师执业环境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外科医师所面临的执业环境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并提出降低离职倾向稳定外科医师团队的对策和建议。  【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量表制作阶段、现场调查阶段、数据分析以及模型构建阶段。在量表制作阶段,首先
【目的】本研究以在线医疗平台为背景,以医生的声誉为切入点,探究在线医疗平台中能够反映医生声誉的相关指标,分别分析在线医疗中医生声誉对三种不同问诊类型(图文问诊、一问一答、电话问诊)服务量的影响。并考虑到服务价格的中介效应,探索在线医疗平台中医生声誉和其他信号的有效性,提出问诊服务的管理策略,以激励医生与患者持续参加在线医疗平台,为促进我国在线医疗平台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和实证补充。  【方法】本研究
学位
在庄子当代英语研究,很多人都写争论如何在借鉴西方持怀疑态度的传统特征庄子。日前,继在中国和西方哲学之间的比较越来越大的兴趣,一对夫妇学者试图解释庄子的部分如出于哲学的目的和从事哲学论点相似,不同的希腊持怀疑态度的。在这篇论文中我评估这些诠释忠实于庄子的文本,以及他们对于了解之用,背后的逻辑庄子的生活和工作的价值。我认为,这些跨文化的比较,尽管他们可能挑选出当代关心的问题,有可能被忽视和曲解庄子的思
学位
引言近年来,我国养猪业迅猛发展,但随着生猪的流动和引种工作的频繁,疫病形势目趋复杂,但基于养殖环节上的监测预警在现实操作及应用上几无可行性。本研究对采自13个屠宰场1224份淋巴结、1194份扁桃体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
随着纪检监察系统各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纪检监察干部人数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在对干部进行了选择的时候,无论是学历还是自身的综合素养都具有较大的差别,所以如何让纪检监干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更为合理和完善,所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都非常的多,其中,如何对他们的年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是管理这支庞大队伍的关键,也是检验纪检监察机关正确履职的关键。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区级纪检监察干部占了绝大部分,直接承
蒙古族早期的游牧生活,创造了丰富的游牧文化。本文以兴安盟科右中旗地区为田野点,该地区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是内蒙古地区最早开始农耕生活的蒙古族地区,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中蒙古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不仅仅保留着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传统物质生活文化,也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该地区的蒙古族文化比较具有典型性。  本文主要运用了民俗学的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方法,以田野调查为主,选择了牧民、半
学位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强力渗透,一种崭新而富有特色的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应运而生。网络民主在提升公民民主权利、推进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产生了网络多数暴政现象。因此,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治理和规避网络多数暴政现象,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就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网络民主为研究视角,围绕网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