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柏皮汤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主要成分的吸收特点和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中药常以复方的形式发挥作用,其中以汤剂为甚,常以几味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以一定的比例熬制而成,起到增加疗效降低副作用的治疗目的。栀子柏皮汤为中国传统中药中有名的复方,出自《伤寒论》,由汉代名医张仲景论著,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制成,君药臣药使药分别为栀子、黄柏和甘草,分别按照10:6:3的比例煎煮熬制,主要用于抗炎解热、除湿祛黄疸等。虽然栀子柏皮汤的药理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成分跨膜转运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鲜见报道,本文主要从两部分展开研究。1.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采用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为对象,加药组灌胃给予不同配伍组合的栀子柏皮汤,观察栀子柏皮汤各配伍组对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对照组给与相同剂量的橄榄油。应用试剂盒检测相关肝纤维化及炎症指标,运用Masson染色以及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的肝纤维化组织生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栀子柏皮汤的不同配伍组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羟脯氨酸(Hyp)及透明质酸(HA)水平,改善小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变化,其中栀子黄柏甘草三味药物的配伍组,成剂量依赖性降低ALT、AST、Hyp及HA水平,(P<0.01),并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Ⅰ型胶原和α-SMA的蛋白表达(P<0.01),结果提示三味药物配伍的降低效果最明显。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发现栀子柏皮汤亦可明显降低血清中TGF-β1的水平。此部分实验表明,栀子柏皮汤不同配伍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小鼠肝纤维化,栀子黄柏甘草三味药物配伍组合治疗小鼠肝纤维化效果最佳,栀子柏皮汤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降低了TGF-β1水平有关。2.栀子柏皮汤主要成分的渗透特点和相互作用研究采用MDCK的细胞单层模型为对象对栀子柏皮汤主要成分(栀子苷、小檗碱、甘草酸)的渗透特点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栀子柏皮汤三种活性成分在细胞模型双侧的转运均呈浓度依赖性,在4℃以及加入ATP抑制剂的条件下,小檗碱和甘草酸AP→BL侧的渗透率明显下降。并且小檗碱和甘草酸的渗透率分别被P-gp和MRP2蛋白抑制剂所抑制,表明P-gp和MRP2蛋白可能分别参与了小檗碱和甘草酸转运。实验发现,栀子苷可能是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通过MDCK单层细胞。并且当共同孵育栀子苷、小檗碱和甘草酸时,发现三者之间有协同促进作用,此相互作用可能与打开细胞间缝隙连接有关。
其他文献
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是对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大考验,而落实内审整改意见是确保基层央行内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考验着基层央行的政策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本
介绍Inpho软件中MATCH-AT空三加密模块的功能及其特点,结合铁路航测的生产实践,阐述Inpho软件空三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基于POS数据辅助,可减少外控点数量,应用Inpho软件空三
艾草米糕是以艾草和大米为原料制成的我国的一种传统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在我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对艾草米糕加工工艺与品质特征开展的系统研究
向纳米碳酸钙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硬脂酸钠,制得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钠的最佳用量为3g/100g CaCO3、最佳改性时间(20~30 min)、最佳改性温度(70~80℃).用红外光
<正> 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由于同学间的交往、个性发展和感情归属的需要,在正式群体成员之间自发产生的,它与正式群体共同构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总和,相互间既可能互相补充,也
介绍安全仪表系统(SIS)的组成和发展过程,简单阐述安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以及SIS系统与DCS系统的区别,总结SIS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SIS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在经历优化调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愈加重要,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已达262203.79亿元,所占GDP比
<正>2013年,我国专用汽车市场包括挂车市场都较2012年有所好转,稳定向上的发展趋势普遍让企业感受到市场回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最新统计的半挂车年度数据显示,自2010年
本文通过随机的方式,对电视字幕中"的"、"地"、"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字幕中"的"、"地"、"得"混用情况非常严重。文章还考察了外国学习者"的"、"地"、"得"的使用情况
提出了具有催化协同效应的三乙胺、三苯基膦和四乙基溴化铵复配催化剂,讨论比较了该催化剂与三苯基膦等成分,在环氧丙烯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用量、不同温度等反应条件下对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