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数据三维重建在肝癌外科的治疗 应用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689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CT数据三维重建在巨块型肝癌精准切除的  研究目的:  1.研究基于64排螺旋CT数据的三维重建在巨块型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2.研究三维重建法计算残肝体积的准确性,并分析残肝体积在肝脏储备功能的应用及对预后判断的作用。  3.研究模拟手术切除在巨块型肝癌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  方法:  1.对象: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肿瘤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因巨块型肝癌行手术切除的37例数据,男性31人,女性6人,患者平均年龄  (49±11.3)岁,年龄范围27-78岁,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34人,B级3人,乙肝感染患者89.1%(33/37),肿瘤直径≥10cm,未见肝门部、远处淋巴结及器官转移,无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材料:(1)GE公司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工作站(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2)Myrian? 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Intrasense?,France);(3)DICOM CT图片查看器;(4)啄木鸟RW DVD+R16光盘。  3.获取CT数据:(1)扫描参数设定:采用上腹部CTA,扫描时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s、每旋转1周所用时间为0.5s、螺距(pitch)0.984、层厚5mm;(2)CT增强扫描分4个期: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四期扫描完成后将原始图像数据推薄至1mm;(3)扫描前进行如下准备:患者术前晚12时禁食、禁水,早上空腹行CT,取右肘静脉注射造影剂(优维显),增强期扫描时以5ml/s的速率注射造影剂,动脉期扫描根据测量主动脉的造影剂峰值自动触发,一般在注射造影剂后的第20-25s,门脉期扫描时间段一般为第50-55s,随后立即进行延迟期扫描;(4)数据传输与储存:在CT图像处理工作站上将原始数据传输至DVD光盘,每个光盘对应一个病人CT数据(写上姓名、时间、住院号、CT号),再将光盘数据导入至Myrian? 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工作。  4. CT数据三维重建:  将获得的数据导入Myrian? 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后,选择最薄的序列(一般为门脉期)进行三维重建,系统半自动化识别等密度物体,依次点击肝脏、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根据实际情况人工修饰超出范围或不足的部位,肿瘤密度较低,由人工圈画,完成肝脏、肿瘤、肝内脉管系统的三维重建。  5.体积评估:  测量并分析肝脏目标体积,包括:全肝体积、功能肝体积、肿瘤体积、切除肝体积及残肝体积百分比,对于没有肝硬化患者,残肝体积百分比需大于30%,对于有肝硬化患者,残肝体积百分比需大于50%,不满足此条件者需调整手术方式增加残肝体积,或放弃手术。计算的数值将与术后标本用排水法测得的实际体积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  6.模拟手术切除:  对于所有肝切除的患者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尽量采用解剖性切除,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在完整切除肿瘤原则下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体积,明确术中需切除的或保留的血管、肝段以及切缘等关键信息,以确定肝切除路径,评估及指导临床手术,降低手术风险。  7.统计和分析:年龄、AFP、肿瘤直径、及功能肝体积、残肝体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水、肺炎、胆汁漏、腹腔出血、腹水、肝衰竭等)、住院死亡率。所有定量结果以M±SD表示,所使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16.0(P<0.05为有意义)。  结果:  1.肝脏、巨块型肿瘤和脉管系统的三维重建  CT数据三维重建可立体、可视化地显示健康肝脏、肿瘤,肝内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清晰观察肿瘤侵犯区域、毗邻的管道系统,准确测量管道的直径、肿瘤与血管间的垂直距离、任意血管的支配或引流范围,通过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半透明化、多角度旋转以观察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的空间分布、有无血管变异、走行角度,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手术,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预见性和可控性。  2.三维重建结果  所有数据都成功进行了三维重建及模拟手术。通过三维重建模型的观察可知,37例行巨块型肝切除术患者中右肝癌患者28例,左肝癌7例,中肝叶(IV、V、VIII段)肝癌1例,左肝癌并右肝转移瘤1例。其中行右半肝切除术患者12例,右肝部分切除14例,左半肝7例,肝中叶切除术者1例,左三肝1例,不规则右三肝1例,左肝癌切除加右肝转移瘤局部切者1例。  3.肝切除体积  37例肝癌患者功能肝体积介于(1077.8士330.6)ml;肝癌体积介于(867.8士495.4)ml;切除的功能肝体积介于(349.4士131.9)ml;残肝体积介于(727.8士250.0) ml;模拟切除肝脏体积为(1214.5士555.1)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1240.0士528.1)ml,模拟值与实际值具有相关性(r=0.989,P<0.05),剩余肝脏体积占术前总功能肝体积百分比(剩余肝体积/去瘤总肝体积×100%)均≥50%。  4.模拟手术与真实手术  结合患者肿瘤位置及血管危险性分析,初步拟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路径,制定个体化最优手术方案,37例患者的残肝体积百分比均能满足术后肝功代偿增生的要求,并将三维重建效果图带入手术室,以指导实际手术操作。按术前拟定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成功地指导了37例肝脏肝癌的精准肝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可。  5.患者疗效  37例巨块型肝癌切除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报告为肝细胞肝癌,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无肝衰竭的发生。  结论:  1.巨块型肝癌肝内管道多挤压变形,二维CT图像显示欠清,没有连续性,难以判断脉管的真实的立体走向和确定能否保留,加大了手术难度,CT数据三维重建能清晰、立体、可视化地显示肝脏、肿瘤及脉管系统复杂的解剖结构,精确测量肿瘤与血管直线距离,并可进行任意角度旋转、半透明化等操作,提高了手术的预见性及安全性。  2.术前残肝体积百分比计算有助于评估手术可行性,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有助于术中精准操作,对巨块型肝癌帮助特别大。  第二部分三维CT融合对肝癌射频消融后覆盖范围和边界的评估  目的:  探索三维CT融合评测肝癌射频边界的可行性。  方法:  1.对象: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肿瘤外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因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射频消融的75例数据(男性59人,女性16人,患者平均年龄(55.9±10.4)岁,年龄范围(33-79)岁。  2.材料:(1)GE公司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工作站(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2)超声仪器为日立阿洛卡超声系统(型号SSD-ALPHA5),凸阵探头,频率3.5-5.0 MHZ:(3)Myrian? 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Intrasense?,France);(4)啄木鸟RW DVD+R16光盘。  3.获取CT数据及CT数据三维重建情况详见第一部分。  4.融合三维CT,评估射频边界  将所有入选患者射频前、后的CT数据导入Myrian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融合,评估射频边界大小,并按边界大小分成两组,A组消融效果彻底并且射频边界大于或等于5mm,B组同样获得彻底消融效果,但射频边界小于5mm。  5.统计和分析  统计射频成功率,肿瘤复发率,分析两组数据的5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期,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效果因素,探索射频边界大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  射频的成功率为96.1%(75/78)。经过三维融合测量射频边界,A、B两组  各有36例、39例患者入选。我们比较了A组和B组之间的复发率,A组1、2、3年无瘤生存率为87.6%、63.2%、50.6%,B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为77.2%、51.5%、35.6%,A组后复发率比B组低(P=0.042);A组1、2、3年总体生存率为94.3%、73.8%、64.6%,B组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为86.2%、60.5%、47.6%,A组总体生存率比B组好(P=0.046)。  结论:  三维CT融合评测肝癌射频后边界是可行的,对评估预后复发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实验一刺激间隔对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影响.目的:观察刺激间隔对颜色冲突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N270的影响.实验二包含行为冲突的No-go作业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利用No-g
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是特别适合于用有限已知样本训练建模,进而预报未知样本属性的模式识别新算法。本文旨在尝试将Vapnik提出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环境保护领域。用支持向量
介绍了均衡泵试验装置控制与采集系统的设计、技术难点、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情况以及技术水平分析 The design, technical difficulties, hardware configuration, software
1一份关于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风险提示的通知于5月初下发到北京地区各商业银行手中。这份由北京银监局下发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不得将个人消费贷用于购房、投资等,原则上发放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地辅助T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变化,以及黄芪对Th1、Th2细胞的调节作用,期望为调节SIRS/CARS平衡提供新治疗措施.方法:将64只小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
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ANCA)是一组具有肾损伤作用的自身抗体,其致肾损伤的机理与T淋细胞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观察了ANCA在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情况、间接免疫荧
该研究通过检测HIE患儿外周血中的PAF含量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PAF与新生儿HIE发生及PAF与HIE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应用PAF受体拮抗剂EGB761(达那康)做治疗前后PAF含
目的:探讨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瘤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减少失误,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存档的57例CMM组织标本,根据其组织细
目的:为了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Hp感染与iNOS表达的关系及意义,该文对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Hp感染及iNOS的表达进行检测.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
化学、化工领域中多数数据处理问题属于数学中的“不适定问题”(ill-posed problem),而传统的化学计量学算法如线性和非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等忽略了这一特点,将其作为“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