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膜表面的自身抗体,寻找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与SLE血液系统异常的关系,初步探讨SLE血液异常的发病机制。资料与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SLE患者18例,其中合并血液系统异常者15例,无血液系统异常者3例,正常对照组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粒细胞表面自身抗体的结合率及抗体类型,分析自身抗体类型与外周血细胞减少的关系及自身抗体在骨髓造血细胞上的分布情况。结果18例SLE患者中,检测到自身抗体的患者为17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为94.44%;正常对照组10例,自身抗体阳性者0例,阳性率为0%。SLE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 SLE血液系统异常患者共15例,其中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93.33%;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0.00%;P=0.000,认为SLE伴血液系统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伴血液系统异常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患者中不伴血液系统异常的为3例,其中例患者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0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0%。两者比较,P=0.000,认为SLE血液系统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SLE伴血液系统正常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LE血液系统异常组与血液系统正常组相比,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93.33%和1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在17例经FACS检测的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IgM型组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最为严重(p<0.05),IgG+IgM型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较IgM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种造血细胞上IgG和IgM抗体的结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造血干细胞、有核红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IgG或IgM的量明显高于粒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IgG或IgM的量(P均<0.05)。结论SLE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存在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以IgM最多,且最易造成贫血;大多数患者在造血干组细胞有自身抗体结合,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自身抗体的分布与患者临床表现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检测的两种抗体更易与造血干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结合。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阳性与外周血中抗SSA抗体阳性呈正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外周血中抗SSA抗体阳性推测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是否阳性。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分析重庆市三种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收集痰标本共282份,分离培养并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19.4%、21.5%、43.0%、12.9%、36.6%、35.5%、3.2%、1.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缺血后脑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极为复杂,涉及一系列缺血级联反应,包括脑组织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凋亡相关基因的激活等。这些反应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其中,氧化应激损伤是缺血性脑损伤的核心病理环节,细胞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细胞死亡的重要形式,早期神经保护治疗、阻断氧化应激损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