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知识,选用符合网球项目特点的监控指标,包括生理生化监控指标、运动训练学监控指标,旨在讨论网球运动员机能监控以及对网球国家集训队运动员冬训期间的身体机能起到监控作用。研究方法:本试验采用跟踪研究,研究对象为参加2009年江门冬训的国家网球队运动员18人(男6人、女12人)。在冬训过程中运动训练学监控训练情况,同时测试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血清睾酮(T)、皮质醇(C)、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白细胞、血清肌酸激酶(CK)、心率(HR)。生化指标测试在第1周、第4周、第5周及第8周,共测试4次,测试时间均在清晨。生理指标测试按情况进行不定期测试。研究结果:(1)血清睾酮平均值整体水平变化不大。张×最低值为35.3ng/dl;徐××最低值为36ng/dl;李×最低值为450ng/dl;马××最低值为476ng/dl。(2)血清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的平均值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个别运动员韩××、徐××、陈×的第二次测试值下降的比较多。(3)男队员血红蛋白平均值第1次最低,其值为147.8g/L;女队员血红蛋白平均值第3次最低,其值为131.5g/L。(4)血尿素平均值整体波动明显,血尿素平均值最高为6.78mmol/L、最低为3.85mmol/L。张×第1次测试的血尿素值为8.45mmol/L,超过正常值水平。(5)白细胞平均值变化幅度不大,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内。(6)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的最低值为157U/L,最高值为533.4U/L。第1次和第3次血清肌酸激酶平均值偏高且在300U/L以上。每个队员测试值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研究结论:通观国家集训队整体生化监测结果可以知道运动员基本没有产生疲劳堆积的现象,训练负荷较合理。第1、3次的测试指标偏离正常值相对较大,即运动员的训练量、训练强度均较大,但在随后的第2、4次测试数据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并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这归因于一方面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手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教练员对训练负荷进行了及时的调节,我们通过运动训练学监控的周训练监控统计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一点。以第七周训练监控为例:本周为冬训中后期,是由前几周的较大负荷的课训练向中小负荷训练的调整周,整个周负荷安排较小。训练后的生化测试数据值(第4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从而验证,本研究采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是行之有效的。从监测到的个人生化指标分析得知,有个别运动员指标不理想。需注意训练后肌肉疲劳和全身疲劳的恢复以及免疫机能的保持。从监测到的生理指标-心率数据可以及时监测到训练强度。最后,为了验证训练效果,我们通过对身体素质在训练前、后测试成绩的比较,可以看出经过2个月左右的训练,运动员的机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和运动训练相关的上述指标的测试、监控是行之有效的,对网球运动员的机能监控起到了好的作用。
其他文献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因其能够双向动态补偿系统的无功功率,己成为电力系统无功补偿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DSTATCOM装置的设计、建模和仿真,为
苝酰亚胺衍生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独特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是一种典型的有机n型半导体材料,其自组装体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及液晶等领
目的探讨柴龙解郁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肝郁气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肝郁气结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疗程6周,治疗组给予柴胡解
本文报道了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15个菌系对大豆的致瘤作用,筛选出致瘤效果较好的7个菌系.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1553个品种和品系中筛选出
输电断面过载易引发大规模连锁性事故。利用合理有效的保护控制措施降低断面功率输送压力,可以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输电断面过载问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而其引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因而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显的
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新颖的仿生、群智能优化算法。该算法原理简单、需调整的参数少、收敛速度快而且易于实现,因此近年来粒子群算法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粒
抗战时期,为从根本上消除旧婚姻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危害,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新的婚姻法规,通过利用各种群众运动和纪念活动、秧歌与戏剧等文艺演出、报刊杂志以及民歌、信天游
电力系统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智能电网被认为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变电站智能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关键环节之一。本论文以实现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