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精(谷氨酸钠)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我国的谷氨酸钠产量,2008年超过600万吨,已高居世界首位。味精生产企业正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一些西方国家比较,我国的生产效率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提高,生产成本也急需更进一步的下降,因此提高谷氨酸发酵产酸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能够作为发酵促进剂使用,同时可以达到用量少,发酵效率提高明显的优良效果。因此,本文有针对性地设计、合成新型表面活性剂作为发酵促发剂,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针对传统加热化学合成中效率低,能耗大,周期长等不足,采用微波辐照化学合成解决以上存在问题,也可为微波化学机理研究和推广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对高效化学合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15种各个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和3种较为常用的有机试剂作为谷氨酸发酵的促发剂,结合具体的实验数据以及所选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推断归纳出有突出效果的发酵促发剂需要具有的结构特点:①硬脂酸酯基;②聚合度400左右的聚氧乙烯基;③带有正电荷的基团如季铵盐;④与所带正电荷的数量存在正比例关系;⑤具有环状基团。其中硬脂基为必要条件,其余条件至少满足一项,便可能有效的提高发酵产酸率,同时也为后续的定向分子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数据支持。
利用微波辐照高效合成失水山梨醇单脂肪酸酯多子季铵盐(CTTE)与N,N,N-五甲基二乙烯三聚氧乙烯硬脂酸酯(MDTPS)。通过响应面中心点算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利用优化所得的最佳合成工艺参数进行验证性实验,最终确定合成CTTE与MDTPS的工艺参数分别为: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2min,功率为680W,原料配比为3.35,CTTE的实际转化率为79.84%;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4min,功率为660 W,原料配比为3.16,MDTPS的实际转化率为89.56%,均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在误差范围内,同时也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与传统加热反应结果比较而言,利用微波辐照加热反应,反应时间分别缩短了23.74、14.08倍,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1.77%、10.68%;根据相应的国标方法测定了CTTE与MDTPS的表面张力,HLB值,CMC值,Kraft点,杀菌性能,乳化性能,柔软性能,再润湿力,增溶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它们的各项表面特性不同程度的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
通过对二甲基亚砜(MDSO)、CTTE以及MDTPS的加入时间和加入剂量的单因素实验以及CTTE与MDSO同时加入的协同效果研究分析,得到了谷氨酸发酵的新工艺:菌种生长对数期(10h)加入MDSO型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0.08%,发酵中后期(18h)加入CTTE体积分数为0.10%,在不影响的菌种生长的前提下,促使谷氨酸发酵产酸率由4.74%提高到6.55%,较原产量提高了38.19%,同时发酵的周期由44h下降为36h,缩短了8h,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对发酵各个阶段的T-613菌种进行染色处理后结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得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都菌种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是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产酸提前,并且缩短了菌种的寿命,使菌种提前进入衰亡期;通过检测比较细胞内、外谷氨酸的含量可知,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效提高了谷氨酸在细胞外的分泌量,可能与表面活性剂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使发酵产物得以分泌出菌体,减小了负反馈作用,诱使菌体利用原料合成更多的谷氨酸,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