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来源的棉铃虫种群发生和交配过程模型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庇护所”策略在延缓棉铃虫抗性上升的问题中,动态地合理优化“庇护所”是保证抗性管理的基础。其中,不同来源棉铃虫种群动态、关键影响因素和有效交配的频率范围确定对其合理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至今仍然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室内棉铃虫交配实验、同位素技术和种群动态建模,模拟自然种群动态和交配过程从而确定影响不同寄主来源的棉铃虫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和估计有效交配频率范围,为庇护所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具体结果如下:  (1)不同日龄棉铃虫成虫交配的特征  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种群内,不同成虫日龄组合的交配实验结果表明,棉铃虫雌性成虫在随机交配中对不同日龄间交配频率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0~2日龄期的雌性棉铃虫成虫的交配频率普遍较高,平均水平在60%以上;小于5日龄的棉铃虫雌性成虫较5~8日龄雌性成虫的交配频率,平均高出20%左右;在本研究中,雄性成虫对交配频率的影响不显著。  (2)田间棉铃虫DYMEX模型模拟与因素效能分析  建立的棉铃虫DYMEX模型能较高精度地模拟田间棉铃虫的种群发生过程(R2>0.4,P<0.05)。杀虫剂和天敌对棉铃虫的控制作用对各代棉铃虫种群动态变异贡献率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杀虫剂的喷洒,对卵和幼虫影响显著,平均变异贡献率为40%左右,但第三次杀虫剂对第三代卵和幼虫变异的贡献率下降;天敌对棉铃虫各代虫口减退的贡献率较为稳定,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7%和17%;杀虫剂和天敌交互影响后,其对各代卵和幼虫减退的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  (3)不同寄主来源棉铃虫交配过程  依据同位素虫源分析数据中不同来源棉铃虫种群动态的变化,利用建立的DYMEX模型进行模拟并校验,发现模拟的田间不同寄主来源种群的动态过程与调查分析结果基本趋势一致。结合不同日龄棉铃虫的交配频率实验结果,计算了不同寄主来源棉铃虫的理论交配频率范围平均为0.2~0.51之间,并估计了各代不同寄主棉铃虫的间相遇交配的频率随时间的变化量。场景模拟了不同庇护所模式对交配频率的影响,发现不同寄主来源棉铃虫的相遇期和发生量均对交配频率范围有显著影响,体现在对各来源雌性成虫的龄期和种群相对密度影响的交配类型比例对同源和非同源交配频率的影响。  (4)模拟有效交配频率的变化对抗性管理的影响  考虑景观尺度棉铃虫的寄主间转移对棉铃虫同源或非同源的交配频率分析,棉铃虫的有效交配频率是受到发生期和种群密度的影响,模拟发现C3来源和C4来源棉铃虫的交配频率的理论平均范围为0.1~0.37,交配期的早晚对棉铃虫种群的增长会产生影响,随着各来源的成虫交配高峰期相差天数增加,棉铃虫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模型模拟不同基因型个体在各代同生群中比例的变化情况,并且计算了同生群种群相对数量的变化过程,确定了庇护所作物在发挥稀释抗性基因频率中,需要结合Bt棉的种植比例和分布类型,确定庇护所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布局。  因此,建立的棉铃虫DYMEX模型,可模拟田间复杂条件下的种群发生过程,对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和农业生产活动方面产生积极作用。针对模型模拟不同庇护所模式下,不同寄主来源棉铃虫种群交配情况,理论上认识了田间棉铃虫种群交配动态,对庇护所开展合理布局提供思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寄主来源棉铃虫的种群发生过程模拟、关键影响因素的效能分析和理论估计了有效交配频率范围,将有助于指导复杂生境下的棉铃虫种群发生防控;明确棉铃虫交配过程将有利于优化庇护所的建立,可为今后延缓棉铃虫抗性上升,延长Bt棉使用寿命方面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实际中,语音信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噪声降低了语音质量和可懂度,还可能导致语音处理系统性能的急剧恶化,甚至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为了消除噪声干扰,语音处
胰岛素或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途径是已发现的在许多物种中与长寿相关途径,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途径之一。外周血循环中大约90%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迅猛发展,DeviceNET现场总线技术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发展。DeviceNET是由Rockwell自动化公司推出的现场总线标准,是首批进入国家标准的现场总线,因此有
植物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超过90%的叶绿体蛋白都是由核基因组编码,在胞质中合成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途径运输到叶绿体内部。核编码叶绿体蛋白的运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过程:胞
第四纪时,全球气候发生了剧烈振荡,并对动植物的地理分布产生重大影响。整个第四纪根据冰川的发育和消退可划分为多个冰期和间冰期。卵叶报春(Primula ovalifolia Franch.)隶属于
本论文设计工作来源于科研项目“电源管理类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的理论研究与设计”,主要研究高效率DC/DC转换器芯片的设计实现方法。本文首先讨论分析了各种DC/DC转换器的基本拓扑结构,并且探讨了如何实现DC/DC转换器在宽电压范围和宽负载范围内保持高转换效率的控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一款新颖的低压高效、升降压型DC/DC转换器XD8069。本文详细地介绍了DC/DC转换器XD8069的系统设计方案、
在塔里木河流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人工绿洲急剧扩大,天然绿洲日益萎缩,实现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的协调、持续发展,对保障绿洲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科学和
附生苔藓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生产力,促进森林水分、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了解环境变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发育生物学已经成为生物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植物发育研究中关于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花器官发生(包括雄性不育等)以及植物激素在植
本文完成了一个10比特1.8V电源电压100MHz采样频率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的设计和芯片实现,并取得了其主要性能的测试结果。该模数转换器采用改进的每级1.5位结构,有效缓解了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