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的应用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化进程还需要转移大批的农村人口,但在一些大中城市却出现了“城市病”的状况。究其原因,除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这个主要因素以外。一些城市的发展定位与规划不明确,没有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在不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盲目扩大城市规模等原因致使城市发展受限。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情况,通过建立合理城市评价体系来对城市发展进行准确定位,以防止“超前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促进城市合理发展,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最大效能。根据我国目前大批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我国多数城市发展还处于资源集聚阶段等特点,我国城市的竞争力更多还是体现在规模和对资源的吸引力上。因此,本文假设较多使用绝对指标的评价体系更能反映我们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对资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文构建较多使用绝对指标的绝对指标模型(模型一)和较多使用相对指标的相对指标模型(模型二),分别选取表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的18个指标体系来构建评价模型。而对于社会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这两项指标较多选取相对指标,而绝对指标模型与相对指标模型主要的不同多体现在经济指标上。   在评价方法上,通过比较各种不同主观与客观的数据评价方法,本文认为主观评价与灰色关联聚类评价模型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更能准确客观。在数据选取上,我们采用了2011年城市统计年鉴的286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数据,通过R统计软件编写程式进行计算。在对结果进行分析中发现,使用绝对指标(模型一)的排名前十的城市除了鄂尔多斯市以外,都是一些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型城市(深圳市虽然户籍人口没超过500万,但该城市常驻人口有超过),而鄂尔多斯则依靠较高的人均社会福利和资源环境优势进入前十,与本文的假设绝对指标更能反映资源集聚情况相符合。而使用较多相对指标的模型二中,鄂尔多斯市则排名到了第一位,这和该市较高的人均收入和产值向关联,所以相对指标模型(模型二)更多的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其后,本文根据单项指标,将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划分成4个等级,并根据每个等级进行了排序分析,这样更能反映真实的发展状况,认为城市发展应该按照不同的等级制度不同的发展战略。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对后续研究做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日益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议题。我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竞技体育强国,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欧美等国家,尤其是在竞技体育产业组织与管理方面,既不
资源型地区由于长期的资源依赖,逐渐形成了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干预较强的相对封闭的发展方式。与非资源型地区相比,资源型地区区域开放性普遍较低。那么开放性较低是否是制约资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的核心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