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异帽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盐度对该藻的生长影响;通过对投喂了该藻的菲律宾蛤仔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其毒素特性;以该藻为饵料来源饲育中华哲水蚤,研究其通过食物链对其他生物的饵料效果、存活和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异帽藻生长受温度的影响较显著,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在此范围内,藻细胞保持较好的生长状况,在6~10天达到密度最大值,最大密度范围介于31.53~47.48×104cells/m L,但指数增长期持续时间较短,进入衰退期较快;当温度在15℃~20℃时,藻细胞生长速度较慢,密度范围介于5.74~11.74×104cells/m L。盐度对异帽藻影响较小。(2)异帽藻对菲律宾蛤仔的致死率较高,经过16天培养后,存活率仅为1.7%。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菲律宾蛤仔进行毒素检测,检测出菲律宾蛤仔内含有PSP毒素GTX4组分,含量为0.37μg/g。(3)中华哲水蚤对异帽藻的摄食率与清滤率受藻密度影响较大。当藻密度介于2.56~15.45×104cells/m L之间时,中华哲水蚤的摄食率随藻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清滤率则表现出与滤食率相反的规律;当藻密度超过21.83×104cells/m L时,中华哲水蚤的摄食率与清滤率均明显下降,中华哲水蚤摄食异帽藻的浓度饱和点在21.83×104cells/m L左右。在温度为20℃、盐度为26的环境条件下,中华哲水蚤摄食异帽藻的效果最佳。(4)中华哲水蚤的存活、产卵受异帽藻密度的影响显著,当藻密度介于0.88~15.13×104cells/m L之间时,中华哲水蚤的存活率和产卵率均随着藻密度增加而升高;当藻密度低于2.19×104cells/m L时,中华哲水蚤的存活和繁殖均会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