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密度和限食投饲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l0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是我国重要的冷水性经济鱼类。高密度、高温、水质恶化等都是鲟鱼养殖中常见的环境胁迫因子。为缓解环境胁迫对俄罗斯鲟生长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不同养殖密度对其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进而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周期性“饥饿-投喂”、饲料蛋白水平和投饲量限制后再补偿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和摄食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0.5g)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了低(0.8kg/m3)、中(1.6kg/m3)和高(3.2kg/m3)三个不同密度,统一投喂商品饲料,探讨了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56天的饲养,不同密度对幼鱼的成活率未造成显著的影响(P>0.05);从摄食角度来看,中密度组的摄食量最高,低密度组的最低,高密度居中,且三个密度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5);相应地,中密度组的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但中、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组的饲料系数最高,显著高于中、低密度组(P<0.05),而各密度组蛋白质效率的变化趋势恰与之相反;从血液和免疫指标来看,高密度组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和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中、低两组(P<0.05),溶菌酶活力显著低于中、低密度组(P<0.05),且中、低密度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试验结束后,从各个处理组随机抽取10尾鱼进行急性氨氮胁迫试验,胁迫后96h死亡率的统计结果显示,高密度组个体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中密度组(P<0.05),而低密度组与前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养殖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体质量为4-5g的俄罗斯鲟幼鱼适宜养殖密度在1.6kg/m3左右为宜。2、周期性“饥饿-投喂”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和重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本试验探讨了48天的周期性“饥饿-投喂”对俄罗斯鲟幼鱼(初均重30.33±5.2g)的生长和重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计饥饿2天后补偿投喂10天(2+10)、饥饿4天后补偿投喂8天(4+8)和饥饿6天后补偿投喂6天(6+6)的方式,分别循环进行投饲4轮,对照组(C)为持续饱食投喂组,每处理设置三个平行。结果表明,2+10组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肥满度、摄食率和体成分均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肝脏及肠淀粉酶和脂肪酶、肝脏胰蛋白酶以及胃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8组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摄食率和体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淀粉酶和胃蛋白酶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肠淀粉酶和脂肪酶、肝脏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6组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淀粉酶和胃蛋白酶低于对照组(P<0.05),肠淀粉酶、肝脏和肠脂肪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和肠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饥饿-投喂”处理不会影响俄罗斯鲟的存活率,循环饥饿2天后再补偿投饲10天的处理能够保证幼鱼的正常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但若停食时间超过4天,幼鱼则不能获得完全的补偿生长。提示生产中遭遇水温过高或水质欠佳时,可以采取一定时间的饥饿来缓解环境对幼鱼的胁迫,而后恢复合理的投喂来保持鲟鱼的正常生长。3、饲料蛋白水平和投饲量限制后再补偿投喂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蛋白水平以及投饲量限制后再补偿投喂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试验共进行8周,设计了7种投喂方式:对照组C8指连续8周饱食投饲40%蛋白含量饲料;35%P3+C5组、30%P3+C5组和25%P3+C5组分别是前3周分别饱食投喂35%、30%和25%蛋白含量的饲料,后5周与对照组处理相同;75%F3+C5组、50%F3+C5组和25%F3+C5组前3周按75%、50%和25%饱食的投饲率投饲40%蛋白含量饲料,后5周与对照组处理相同。幼鱼初均重为1.36±0.25g,每处理设置三个平行。结果显示,在3周的限制阶段中,俄罗斯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或投饲率的下降而呈下降趋势,体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增高或投饲率的降低而降低。肠胰蛋白酶活力随饲料蛋白含量的降低先下降,而后恢复上升,但肠的脂肪酶活力则呈逐步升高的趋势;随投饲率的降低,肠淀粉酶活力呈显著升高趋势,各处理组肠脂肪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蛋白限制组蛋白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75%蛋白限制组和50%蛋白限制组(P<0.05)。经过5周的补偿投喂,各个蛋白质限制处理组的摄食率和肥满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5%蛋白限制组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体成分和肠脂肪酶活力达到了对照组的水平(P>0.05),蛋白质效率和肠胰蛋白酶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实现了完全的补偿生长效果;30%蛋白限制组和25%蛋白限制组末均重低于对照组(P<0.05),但30%蛋白限制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利用率、体成分和肠脂肪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淀粉酶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但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知30%蛋白限制组获得部分补偿生长的效果;25%蛋白限制组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即25%蛋白限制组未能获得完全的补偿生长;各限食处理组的摄食率、蛋白质效率、肠胰蛋白酶活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75%投饲率组和50%投饲率组的末均重和体成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饲料转化率与50%投饲率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75%投饲率组(P<0.05),75%和50%投饲率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75%和50%投饲率组获得了完全的补偿生长;由于25%投饲率组的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而25%投饲率组未能获得补偿生长。综上所述,采用35%蛋白限制、75%投饲率和50%投饲率限制处理后再补偿投喂的俄罗斯鲟幼鱼均获得了完全的补偿生长,且未影响幼鱼的体组生化成分含量。
其他文献
千斤拔属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此外尚含有香豆素类、皂苷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类雌激素及抗雌激素样作用,以及良好的抗炎镇痛、抗血栓、抗
<正>"税收筹划"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加以概括。荷兰国际文献局《国际税收辞汇》中是这样定义的:"
目的了解大学毕业生情绪智力水平与职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和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问卷为调查工具,对包头市3所高校已就业的296名大学毕业生进行
无线电层析成像(Radio Tomographic Imaging,RTI)技术是基于无线电信号传播理论的新型无线测量定位技术,具有非侵入、无辐射、抗雾霾、成本低、结构简单、适应范围广和可视化测量
综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在新型输变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状况。通过对各种新型输变电技术特点的阐述和分析,总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并着重介绍了多项输电和四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手段。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绿色产业和绿色市场的成长,推动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模式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面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科学技术水平与日俱进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而消费者的需求更是瞬息万变。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企业不得不通过不断开发新产
随着汽车保有量稳步增加,由汽车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了出来。我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高达惊人的数十万,而这些车祸基本上都是由驾驶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另外,由不合理的路径
<正>日本自卫队加紧部队转型和装备升级,其进攻性和实战能力剧增,军工实力迅速壮大。同时日本将军事重心从北方转向西南,加强"西南海域"防卫,前沿军事部署一再逼近台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