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就业状况及对策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gu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越迈越大,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缓解了社会对高学历体育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也使得体育研究生教育资源日趋紧张,部分体育院校和培养机构因条件差异,体育研究生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①。目前硕士毕业生就业市场尚不健全,社会化、信息化服务也有脱节,导致就业不充分。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多,但社会对其需求量却没有明显增长。因此,体育学科的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这个领域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山西省体育教育训练硕士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主要结论如下:(1)山西省各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相对稳定,由公共必修课,专业课组成。但它们之间的学时和学分的比例有一定的变化。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基本吻合。专业基础课程的类别多样化,课程内容更加全面性和科学性,避免了过去“因人设课”局面,但是缺少技术课的安排。(2)在就业地区的取向选择方面,约90%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及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多留在就读院校所在省市工作;就业率整体不高,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大中专院校,而在体育系统、中小学等单位较少。(3)国家扩招政策增大了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社会对体育专业学科的需求量逐年下降,就业环境不容乐观;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的研究生存在偏见;由于专业的局限性,体育专业研究生在某些能力上欠缺。(4)体育专业研究生自身综合素质较弱,运动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相比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不具备竞争能力。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整体上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5)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生对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就业信心不足;获得就业信息渠道狭窄,主要是靠就业网站和亲友、同学。(6)山西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总体上评价不高;学校应该建立体育专业就业信息平台,为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就业提供信息。(7)山西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的硕士生就业率逐年下降,但就业率较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就业率高。
其他文献
微积分的创立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誉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它开创了向近现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为研究变量与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2001年由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