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s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及热点之一。国际上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有众多的国家政府机构、科研部门及社会团体均在关注着发生在其周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有限的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以及快速提高的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等特殊国情,决定了加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农村居民点具有分布广、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农村居民点的扩张对耕地资源的威胁比城镇更大,成为我国耕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对于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及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成为我国LUCC研究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受资料的限制,我国学者对于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给予了过多的关注,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加强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农户是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微观主体,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基于农户角度深入探析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为制定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管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成果,笔者立足于农户角度对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类,并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为构建相应的实证分析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携6位硕士研究生于2006年10月、11月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孝感市孝南区和枣阳市的农户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共获得909份农户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30份,分别包括江夏区的293份、孝南区的315份和枣阳市的222份。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孝感市孝南区和枣阳市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章:第一章:绪论。论述了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这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论文研究的前提,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论文研究的方法、思路、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指出了研究中可能具有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及其作用机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包括用地规模的变化和用地强度的变化两个方面。农户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微观主体,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直接导致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变化。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正促制度的变迁等因素均影响到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同时,农户自身的属性如家庭人口结构、家庭收入等同样对农户的择居建房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农村居民点用地发生变化。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LUCC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划分为外部动力因素和内部动力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各驱动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基础。第三章:研究区域的选取与抽样调查。湖北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省内地貌类型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本研究选取处于武汉市近郊的江夏区、孝感市的孝南区和枣阳市作为研究区域。第四章: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在农户调查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研究区域内农地居民点户均用地规模总体趋于下降,而用地强度则逐步提高。由于三县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在用地规模变化速率上,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户均用地规模表现为枣阳市>江夏区>孝南区,而用地强度变化速率则表现为枣阳市>江夏区>孝南区。第五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借助社会科学统计程序SPSS13.0(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采用调查所获得的有效农户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微观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即农户建房时所考虑的自然灾害因素、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农户建房宅基地用地来源、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情况、农户对宅基地权属的认知情况、农户户主的年龄、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农户家庭上学人员数量、农户家庭男性人口比例和农户建房自有资金比例等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产生显著影响;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变化的驱动因素则主要包括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农户对宅基地所有权主体的认知、农村税费改革、农户户主的文化程度、农户家庭人口规模、农户家庭男性比例、农户家庭上学人员数量、农户建房自有资金比例和农民建房从众跟风心理。而且,通过分县市研究发现这些因素也表现出一定区域差异性。第六章: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基于农户意愿的分析。本章借助SPSS13.0,采用776份农户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针对农户近期内的择居建房打算、农户对村庄规划的态度、农户移居中心村的态度等农户意愿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农户近期内择居建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户家中男性人口比例、家中老人和上学人口数量、家中劳动力平均年龄、农户年人均纯收入、住房使用年限及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程度等;影响农户对村庄规划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农户人均住房面积和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等;影响农户搬迁至中心村的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农户对《土地管理法》的了解和农户兼业类型等。根据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趋势,即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将会适度扩张,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则进一步提高。第七章:结论与讨论。总揽全文,综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研究中的不足进行讨论。根据本研究所得结论,从政府角度就如何合理管控农村居民点用地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阐述了影响工程工期——即工程的建设时间的几个影响因素,从而说明工程设计、管理、施工等技术人员应注重的若干问题,达到缩短整个工程建设时间的目的。
<正>明清鼎革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不单是社会政治天崩地坼之世,亦是世道人心、学术文艺大震荡的年代,时世的急剧动荡与文化的灿烂并行不悖,书法艺术更是星河
随着养猪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大、中型养猪场重要症候群之一。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SMEDI),是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
乳清析出是酸奶生产中存在的最大的物理缺陷之一。许多学者对影响酸奶形成的外界因素如发酵温度、均质压力、菌种、稳定剂等方面做了研究,但对影响酸奶质量的内在因素,如乳中蛋
川中丘陵区是川、渝地区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产区,内江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略偏两南,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区。由于该区人多地少、地形破碎、土地垦殖率高和农业牛产结构单一,导致上
介绍了一种基于直接数字合成(DDS———direct D 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技术的超声波发射电路,具体给出了单片机控制电路、数字脉冲形成电路、强弱电信号隔离电路、电
皮肤遗传流行病学(Genetic Epidemiology of Dermatology)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以遗传流行病学为指导,皮肤科学为基础,借助于群体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分子遗传学的实验
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灯光阈值提取法,结合其他一些相关方法进行夜间灯光数据的一些综合性研究,实践证明:采用阈值方法,能够实现对城市地区用地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迅速席卷整个欧美国家,内容涵盖所有艺术领域,包括平面设计、书籍装帧、商业广告、建筑、雕塑、家具、珠宝、服装等各个方面。阿方斯·穆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