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财政支农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men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政府更加把支持“三农”发展作为财政支农的重中之重。但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基本素质、农业产业结构等特征的差异对支农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及粮食主产区,一直都在积极主动的采取各项措施以刺激农业发展。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伴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支农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对于财政支农绩效的关注不够。本文首先在经济增长理论、财政农业投资理论、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上,搜集相关数据,对于河南省财政支农的规模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BCC、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河南省财政支农绩效进行静态与动态评价,得出由于技术进步指数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低从而影响河南省的财政支农绩效水平。因此,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推广与创新,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调整支农结构。然后,采取面板数据随机效应Tobit模型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得出财政支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均GD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恩格尔系数以及财政自给率。其次为等级路占总公路的比例。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提高河南省财政支农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包括提高GDP与财政自给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等。本文从“三农”的角度针对河南省支农绩效进行评价,找出财政支农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不但能为如何科学评价财政支农绩效提供参考,还能为切实提高财政支农绩效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教学支持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
1 病例报告患儿男,生后1小时,主因早产、低体重于2000年10月8日入院.患儿母28岁,曾在某酒店任服务员.患儿系第2胎,第1产,孕35周,于家中顺娩.生后自然啼哭,无窒息.出生体重1 8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进入21世纪以来,从查处的违纪违法的案例来看,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比例不断攀升,且违纪违法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复杂化,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有着深刻的历史性根源。从查看的文献看,近些年,不少研究学者也开始关注村级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并且从村级干部违纪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