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自组织网的容量分析问题作为网络信息论中的关键部分,近年来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网络容量的研究对网络的设计以及性能分析都有指导性意义。不同于传统点对点通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无中心、自组织、动态拓扑等特性为其容量的分析带来了挑战。Kumar对无线自组织网的容量分析成为了该领域的标杆性成果,由于网络中的节点数趋于无穷,因此引入标度律的概念,并得出了在节点均匀分布、随机选择目的节点的随机网络的容量标度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设备的普及,各类M2M系统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拥有了更多的交互性,用户的行为赋予了无线网络社交特性。无线社交网络成为了无线通信与传统社交网络的结合产物。无线社交网络的服务日益风行,其规模日益壮大,即将成为典型的大规模无线网络。对于大规模无线网络,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其容量标度律,因此,对于无线社交网络容量标度律的探究具有很大的重要性。本文以无线社交网络为研究对象对其容量标度律进行分析。无线社交网络中的每个个体可以既是无线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又是社交网络中的社交成员,因此网络中的传输满足无线通信的特性,又不同于现有研究的网络中源节点目的节点的随机分布和选择。无线社交网络中的目的节点选择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规律性的。为了便于对无线社交网络的逻辑结构上的理解,本文构建了一种更贴近实际的无线社交网络的三层模型,分别从物理层、社交层、会话层对无线社交网络进行分析。在物理层考虑了无线通信中节点所涉及的传输范围以及干扰问题,在社交层根据社交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将节点度设定为一个满足幂律分布的变量,同时对节点的社交联系人引入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分布,在会话层则将节点与社交联系人的通信频率作为一个基于距离的变量。本文充分考虑无线通信与社交网络的交互,根据提出的模型对无线社交网络的吞吐容量进行求解。求解过程中将网络划分为二维网格,将节点分布概率转化为网格面积,并根据所得的结果分析了节点的社交联系人分布、社交联系人规模大小、以及通信距离对容量标度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