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158头内蒙古绒山羊为研究对象,设计17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对BMP2、BMP4、BMP7和noggin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区域进行多态分析,并针对具有多态性的区域进行绒毛性状的相关分析。目的在于探索BMP2、BMP4、 BMP7和noggin基因对于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内蒙古绒山羊的选育提供一些帮助。研究结果如下:对BMP2基因外显子1、2、3分别进行多态性检测,未在测定序列中发现多态性。对BMP4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多态性检测,未发现多态性。对BMP4基因3个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其中第三外显子具有三种基因型即AA型,BB型和AB型,BB型与AA型相比,在外显子3的第881bp处有C→T的突变,该位点为非编码区。相关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与内蒙古绒山羊的绒厚、产绒量、毛长、毛细、绒长、绒细没有相关关系(P>0.05)。对BMP7基因外显子2、3、4和7分别进行多态性检测,在外显子3、4、7中未发现多态性,其中在对外显子2的检测中发现该片段含有突变,突变为由G→A的替换,该位点位于外显子2后14bp处的内含子中。基因分型得到两种基因型CC型和CD型。相关分析表明,该位点与内蒙古绒山羊的绒厚、产绒量、毛长、毛细、绒长、绒细没有相关关系(P>0.05)。对Noggin基因外显子区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在外显子内蒙古绒山羊有三种基因型EE型、FF型和EF型,FF型比EE型在外显子的第1232bp处有T→G的突变,该位点为非编码区。相关分析表明,该位点与内蒙古绒山羊的绒长有显著相关(P<0.05)。与内蒙古绒山羊绒厚、产绒量、毛长、毛细、绒细无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