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品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由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由内彰显了语用的技巧和语言的魅力。本文以蔡明在2007到2017年间主演(参演)的20部春晚小品作为研究语料,结合语用学理论对小品语言进行梳理和描述,对其中的语用策略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并对使用语用策略以产生幽默效果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究,期望能够以小见大,为小品语言的进一步研究迈出试探性的一步。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小品语言进行了语用学范畴的界定;第二部分阐述了语用策略实现的前提条件;第三部分从语言学的角度全面分析了生成语用策略的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第四部分具体阐述了语用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使用效果。文章最后将附录一份小品语用策略机制分析标注示例,以供参考。 通过整体的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小品语言的界定上,我们认为小品语言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性存在形式;第二,在小品表演过程中,语用策略的成功实施必须具备剧情、语境和主体这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才能产生具有幽默效果和语用意义的会话语言;第三,实施语用策略的本质就是在语音、词汇和句子这三大语言层面上进行语言单位的选择;最后,在小品语言中,最常用的语用策略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制造误会策略、违反常理策略、有意兜圈策略、同语异境策略和戏谑弄人策略。 总之,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小品语言的语用策略研究,进一步拓宽语用学的实用性研究领域,同时也有助于为小品语言和其他艺术语言形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探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