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七十年代后期生”写作群体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将这一群体放置在近年来上海城市书写的大背景中予以透视,力图在比较中呈现她们的写作形态与前代作家的断裂所在,并通过这一现象的文化成因及其后果分析,探询她们超越自身写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别对“七十年代后期生”作家城市书写中所涉及的时空视域、交往关系方式、写作身份意识等问题进行了分章讨论。讨论显示,无论是社会历史记忆的缺失、自身成长方式的单向性,还是现实空间的逼仄和虚幻空间的扩张,都使这一群体的生存形式与现代都市的权力结构存在某种耦合,并使其陷入了一种无意识的写作的被动性。对“人群”的忽视,对“自我都市状态”的强调,已将她们的城市书写导入了某种被囚禁的境地。由于在纵向上已与传统断裂,在横向上又弱化了多向度关系的展开,对她们来说,更为开阔而深入的都市叙事变得不再可能。
如何超越当下的城市书写并提供新的叙述范式,或者说,如何在文学想象中重构城市和人的关系,无疑是“七十年代后期生”写作群体难以回避的问题。本文在中外文学史的参照框架中,重申文学价值论,对此问题给予了辨证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