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性状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n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搅拌桩加固地基是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其无振动、无噪音和无污染等优点,在旧城改造的密集建筑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设计理论存在一些误区,特别是对其沉降变形的研究工作处于滞后的状态,设计人员往往担心拉大桩距后会加大基础沉降,故设计时常采用按小桩距(S<2d)的常规设计方法。 搅拌桩复合地基按常规方法设计时一般取0.8m~1.2m的小桩距进行满堂布桩。而对于S>2d的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却使用很少。本课题针对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开展荷载~沉降关系的研究,探讨其工作机理和设计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 分析探讨了搅拌桩复合地基桩长、置换率、桩身变形模量、桩距等因素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 (2) 探讨了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在“有效桩长”内形成“加筋垫层”扩散应力的机理;提出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按双层地基理论计算的基本方法; (3) 阐明了大桩距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基本假定、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步骤,可方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4)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大桩距复合地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的沉降变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根据小桩距复合地基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修正系数。 (5) 基于以上工作完善了大桩距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步骤,并探讨了按变形控制设计、优化设计方法的有关问题。同时,强调了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加强技术质量措施对确保大桩距复合地基设计质量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中国住宅建设高速发展和完善.21世纪住宅新时代到来,人类日益增长生理和心理、情感需求与环境现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室外环境质量.
以汕头沿海经济带大范围吹填场地的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选取一块典型区域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竹网堆载管井排水加固超软土地基机理,同时建立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方法对
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设计得当,施工质量可靠,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常会因为钢筋的锈蚀而影响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在国外,每年由于钢筋锈蚀造
针对砌体结构、底框砌体结构、内框架砌体结构的计算模型落后,设计软件蒉匮乏的现状,该论文创造性地提出了适宜于这类结构形式的计算模型,将其用程序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开发
该文在应用软科学理论进行岩土工程问题变形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润扬长江悬索公路大桥北锚碇基础工程的施工变形监测和预测控制研究,系统开展了深基坑变形的神经网络多步
近年来高速铁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猛,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周围环境振动问题却越发突显出来,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
摘要:目前多起大跨屋盖的风致灾害表明,现在的风荷载规范已经不能满足大跨屋盖围护结构的抗风要求,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研究。本文基于大跨球面屋盖的风洞试验数据,分析了屋盖表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各种建筑结构形式纷纷应用于工程之中,其中筒体结构以其可以提供灵活的大空间,结构受力合理而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超过建筑结构规范限制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公路桥梁建设迅速.人们在要求桥梁满足安全坚固、交通便利等物质需要的同时,对它们的美学景观、文化内涵等精神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为了全面而准确的掌握体系的静、动力性质,该文将导线、避雷线、纤绳和绝缘子等视为体系的组成构件,对体系进行整体分析.静力分析上,采用零初应力的非线性杆单元模拟塔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