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对Li1+xV3O8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状结构的Li1+xV3O8具有容量高、价格低等优点,有可能应用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但该材料的性能受合成方法的影响很大。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样品比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而低温合成具有能耗低、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本文在较低的温度下,采用掺杂的方法对材料进行改性。主要展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采用不同价态的阳离子(B3+、Bi3+、Ce4+和Co2+)对材料进行掺杂。结果发现,在500℃下合成的理论组成为Li1.2V2.9Co0.1O8的样品首次放电容量为213mAh/g,40次循环之后容量为174 mAh/g。掺钴样的放电曲线具有明显的电压平台。 第二,采用Co2+和F-对材料进行共同掺杂。400℃烧结的理论组成Li1.2V2.99Co0.01O7.98F0.02的样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233 mAh/g,40次循环之后容量保持为192 mAh/g,。掺杂提高了样品首次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第三,在F-掺杂的基础上,讨论锂、钒、氟配比对材料物相影响,在Li1+xV3O8-yFy中,当x=0.3或0.35时,在480℃下采用固相烧结法,可以合成出晶相单一的掺氟样。纯相掺氟样的充放电实验表明,理论组成为Li1.35V3O7.98F0.02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容量为280 mAh/g,并使样品的放电平台得到改善。掺氟还可以提高样品的热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PW91方法,对铁离子配合物[Fe(H2O)m(OH)n]x(m+n=4,5,6)的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果的几何构型、电荷布居以及能量;从Mg2+和Fe3+与
随着绿色化学的倡导,“绿色催化”这一全新的概念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固体超强酸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低腐蚀、低污染以及容易与反应物分离、可重复利用、热稳定性好等特点,
本文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含有双炔官能团的有机二酸二丙炔醇酯的合成与表征;2.同核及异核炔桥二元多面体羰基簇合物的合成。在得到的8个化合物中,2个是新合成的有机双炔化合物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氨气作为众多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它是一种碱性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对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以其无污染、低能耗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染整加工技术,具有染色速度快,
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由前过渡金属离子通过氧连接而成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由于多金属氧酸盐具有确定的结构,多样化的组成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且其组成元素几乎可包括周
Al8B4C7这种三元化合物不仅是一种优秀的含碳耐火材料用的抗氧化剂,而且还可以提高含碳耐火材料的抗水化能力。目前已有的合成Al8B4C7的方法,虽然可合成比较纯的Al8B4C7,但提
量子化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科学理论和多种计算方法。其中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第一性原理的从头计算法,半经验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为了解决传统的从头计算方
大量研究表明,稀土液态或固态配合物的性质,如稳定常数、分离系数、ΔrGmθ、ΔrHmθ、ΔrSmθ、晶格常数等,对其原子序数或离子基态作图,则存在如钆断、四分组效应、斜w效应等规
中孔材料作为一类新型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孔二氧化硅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并在催化,分离,主客体分子识别,光电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中孔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