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柱不稳”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多数学者认为,这一概念主要应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在生物力学上,脊柱不稳是指运动节段的刚度下降、活动度增加,与正常结构相比,不稳的脊柱在同样载荷作用下发生更大的位移;(2)在临床上,不稳脊柱的过度活动可导致疼痛,潜在的脊柱畸形可能导致脊髓及脊神经组织受压损伤。也有学者提出,上述两方面的含义可以分别命名为“脊柱不稳”和“脊柱不稳征”。生物力学的试验表明,正常人体脊柱的稳定性系由两大部分来维持。一是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椎弓及其关节突、椎间盘和相连的韧带结构,为静力性平衡;二是外源性稳定,主要为脊柱两侧肌肉的调节与控制,它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性平衡。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遭受破坏,均可能引起或诱发脊柱正常结构及平衡功能的丧失,从而导致脊柱不稳。 腰椎融合术是目前脊柱外科治疗腰椎不稳及退变性疾病等腰椎疾患的常用手术方法[1]。坚强的固定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及手术效果的关键。应用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进行椎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及植骨融合率等,并与椎间行自体骼骨块植骨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腰椎疾患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 方法:根据不同的植骨方法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A组41例,为对照组,行椎间自体髂骨块植骨,植骨块的采备方法:在一侧髂嵴后部,用骨刀切取一块三面带皮质而内含大量松质骨2.5cm长的髂骨块,修剪成适合大小后仅能带相邻两侧的骨皮质,将其植入椎间;B组46例,为实验组,行椎间自体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植骨,植骨块的采备方法:骨膜下剥离棘突两侧的双侧椎板,力求彻底剥除其上面的软组织,用尖嘴咬骨钳及椎板咬骨钳沿关节突内缘咬透两侧椎板,离断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咬断黄韧带,将患椎的棘突及椎板完整取出,将棘突与椎板连接处结构以外的骨组织咬除(保留咬除的碎骨块),形成一个有五面皮质骨三面松质骨的多面体,将其植入椎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改善、融合率,以及融合所需时间和影像学测量结果均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疼痛缓解评分程度、融合率,以及融合所需时间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将A组与B组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及椎体滑脱率进行比较,发现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明显低于B组(P<0.05),而A组术后6个月,12个月随访时的椎体滑脱率明显高于B组(P<0.05),在维持椎间隙高度及减少腰椎滑移危险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间植骨有以下优点:(1)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和疗效确切,并可减少出血、节省手术时间;(2)新鲜自体棘突骨及微骨粒,既满足了骨形成的理想要素,又避免取自体髂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椎间隙内填充大量微骨粒在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间植骨块的占位压迫下,产生向四周膨胀的传导力,与此同时,在椎间盘纤维环的有效约束下,上位椎体被微骨粒的挤压力抬起,起到了很好的均匀支撑的作用,达到了恢复变窄椎间隙高度的目的;(4)椎间隙内填充大量的微粒骨大为增加了植骨融合的接触面积,还有利于含有骨诱导蛋白的组织液扩散和血管肉芽组织的侵入,从而促进椎体间的骨性融合。通过此研究发现,棘突根部与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间植骨融合是安全可行的,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和疗效确切,在达到满意融合率的同时未出现原有神经症状的复发或加重,棘突根部椎板连接结构植骨能够在缩短融合时间的同时,更好的维持椎间隙高度,又减少了取髂骨带来的并发症及椎间融合器应用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相应的并发症,经实验证实该方法确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在大量的腰椎融合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用化学去细胞异种肌腱复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Ⅰ)修复肌腱缺损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为化学去细胞异种肌腱作为肌腱组织工程的细胞生长支架提供实验
历经十余年的试验攻关,东北农业大学在寒地水稻技术研究领域终获突破性进展 该校推出的寒地“三超”稻作技术不仅使水稻产量由原来的每公顷7.5吨提高到12吨,而且具有品质优
战略分析是出版社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它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两大内容,其中外部环境分析是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在分析外部环境时,要分析国家宏观环境对出版行业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中晚期宫颈癌组织放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
编辑部门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必须一方面鼓励编辑多创效益、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激励他们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所以,在
企业经营者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企业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主宰着企业的兴衰存亡。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出版单位社长(总编)们的决定
前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作为完全性脑梗死的先兆TIA已成为脑梗死的可干预的重要危险因素。第
目前文化体制改革日渐深入,出版社的企业化步伐加快,由于事业部(或分社)管理成为许多出版企业采用的基本管理模式,下面就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分析这个主流管理模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做好识人用人工作”,“按照多类人才成长的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认识和使用人才”。这对于做好新时期出版人才工作,积极推进出版业
对科技期刊主编(总编、社长)的领导艺术和决策活动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分析讨论,着重论述了科技期刊主编应具备的哲学品格特征以及工作中应掌握的哲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