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研究基础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4DKA20180-08)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225004)“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解译与地貌数据库”中的一个标准分幅——G-48昆明幅。中国1:100万地貌图是全国性基本比例尺普通地貌图,是国家重要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图件之一。
地貌是地球表层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十分密切,发展农、林、牧、渔业等生产,进行城镇和交通建设以及开采矿山、修筑水库和渠道等都离不开对区域地貌条件的分析。地貌图着重反映地貌的形态、成因、发展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的规律。它不仅是表达地貌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区域地貌研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地貌图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能为各行各业提供地貌形态及与其相关成因要素以及地表形态结构、分布规律、计量特征等的空间分布状况。
随着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RS和GIS技术逐渐应用到地貌制图中,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制图方式技术——数字地貌制图。它是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全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地貌解译以及地貌数据库的建设,具有制图速度快、制作周期短、现时性强、修改更新方便和精度高等优点。
G-48昆明幅数字地貌图的研究以地貌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将传统的地貌研究法、野外调查法与遥感数据和空间数据分析(GIS)方法相结合,整理分析已有的前人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地貌制图研究的经验,从而归纳和确定研究区域的地貌分类原则与指标体系,编制研究区域的数字地貌图,建设地貌数据库,分析研究区域的地貌特征。
在综合参考本研究区域地貌研究与地貌制图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出本研究区域的地貌分类方案。利用GIS软件将各种资料叠置在一起,建立空间数据库,逐层完成地貌数据的数字化。着重阐述在数字化过程中如何利用DEM数据进行基本地貌类型的自动提取、如何利用DEM数据进行基本地貌类型的定性和定量检查、数字化过程中的一些比较难区分的地貌类型的辩读以及如何正确辩读喀斯特地貌等问题。本研究力图基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数字地貌图的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