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的三俗化倾向主要是指部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流于低俗、庸俗、媚俗的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传媒业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新闻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与日俱增。然而,市场化媒体在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使新闻报道内容日渐走向低俗、庸俗、媚俗的误区,这一现象不仅有损于我国传媒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分四个部分对新闻媒体的三俗化现象进行深入探析。笔者认为,新闻三俗现象是大众传播背景下文化领域内的变异现象,是一种文化糟粕,与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通俗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在正确认识通俗文化的基础上对新闻三俗化的社会危害性做出反思。同时,由于新闻三俗是新闻低俗、庸俗、媚俗的统称和概括,本文第一部分又从新闻低俗化、新闻媚俗化、新闻庸俗化的各个侧面入手,系统而详细地分析了新闻三俗化的不同特性及其相互关联。文章的第二大部分重在探讨“三俗”现象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的表现及其危害。在传统媒体中,三俗现象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印刷类媒体和电视类媒体,而网络谣言四散、网络恶搞成风、网络淫秽色情信息泛滥也逐渐成为新闻三俗在新兴媒体中泛滥的重要表现形式。这些三俗化的表现不仅弱化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损害了受众的知情权,降低了社会成员的整体认知水平,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消解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其引发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觑。新闻三俗现象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成因的复杂性更显突出。本文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切入,将导致新闻三俗现象的成因划分为媒介自因和他因两大部分、七个小节,具体详尽的阐述了三俗之风盛行的内在根源,为解决困扰新闻界的三俗化现象提供了重要依托。最后,针对新闻报道长久以来形成的低俗、庸俗、媚俗风气,文章着重对媒体自身的应对举措进行阐释,即从加强媒介自律、提高媒介从业人员素质、构建媒介精品战略上提出可行性建议,并通过发挥政府、社会两方合力,最大程度的抵制三俗不良风气的影响,还社会发展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