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铁基普鲁士蓝正极材料在水系电池中的储钾性能和机理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锌铁基普鲁士蓝类电极材料,以材料结构和反应环境与性能的相关性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可控制备和组成与结构表征,并且测试和系统分析了材料微结构、电解液浓度/组分比例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先进的原位X-射线衍射技术(XRD)和原位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线(ATR-FTIR)深入探究并揭示电极材料的储能机理和结构衰减机制,最后结合双离子储能化学体系的优势构建高倍率与长循环寿命的K-Zn混合离子水系电池,为高能量/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高效水系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具体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简单的共沉淀方法合成六氰基铁酸锌(Zn HCF)正极材料,详细表征了该正极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物质组成,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筛选出最好的电解液用于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储K+性能测试,其半电池展现出优异的高倍率性能。而且,通过先进的原位XRD表征,对比分析不同电解液中Zn HCF正极材料的结构演变,并结合电化学行为分析可知:Zn HCF正极材料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优先选择K+嵌入/脱出,从而使得电极材料在K-Zn混合离子电解液(0.5M Zn SO4+0.25 M K2SO4)中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较高浓度的Zn2+可以提升Zn HCF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具体而言,Zn HCF正极材料在2 C(=172 m A g-1)倍率下,在0.928 V(vs.SCE)呈现出长放电平台,放电容量达到了78.7 m Ah g-1,从2 C到300 C的倍率容量保持率高达60%。(2)针对锌铁基普鲁士蓝在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问题,我们提出了构筑双金属基普鲁士蓝衍生物,即NixZnyHCF(x+y=3,x=1,1.5或2)电极材料的解决思路。随后详细表征了NixZnyHCF类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物质组成,通过性能测试和系统对比发现Ni2Zn1HCF电极材料具有最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结合结构表征和电化学分析发现,Ni2Zn1HCF类电极材料表现出协同效应,其中高Ni含量保证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Zn提升电极材料整体的放电平台和容量;运用电化学手段和先进的原位XRD分析可知,Ni2Zn1HCF类电极材料具有近似赝电容的超快固溶相离子嵌入/脱出储能机制,因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500 C高倍率循环测试中,30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9.6%;从5 C到1000 C再恢复到5 C的倍率测试中其容量保持率高达66%,容量恢复率高达95.3%。(3)基于简单的共沉淀方法合成六氰基铁酸锌钾(KZn HCF)正极材料,详细表征了其形貌、结构和物质组成。通过系统的电化学分析KZn HCF正极材料在不同浓度的K+电解液和K+/Zn2+混合离子电解液中电化学行为差异可知,随着K+浓度的升高,副反应受抑制,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增强,加入Zn2+效果更好。并且,通过先进的原位XRD和原位ATR-FTIR表征,对比分析不同浓度和成分电解液中KZn HCF正极材料的结构演变,再结合电化学行为分析可知,KZn HCF正极材料在低浓度K+电解液中同时发生固溶相和两相转变储能机理,并伴随着较大的化学结构不可逆变化,即-C≡N(Fe2+)的逐渐劣化;在较高浓度K+或K+/Zn2+混合离子电解液中只发生固溶相反应,相应的化学结构保持高度可逆。这种液相调控的固溶相储能机理使得KZn HCF正极材料具有高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KZn HCF在20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3.7%,倍率容量保持率高达66.6%(1–20 A g-1)。(4)基于双离子电化学,将具有不同电化学性质离子的各自优点结合起来,同时适配正负极材料的嵌入/脱出或沉积/溶解热力学与动力学,从而实现很好的正负极电压匹配以实现高电压、高能量/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能量存储体系。正极采用锌铁基普鲁士蓝类材料,负极采用锌片/箔或者单斜晶相VO2(VO2(B))纳米棒,以此来构建K-Zn混合离子电池。在此类电池中,锌铁基普鲁士蓝类正极发生K+选择性嵌入/脱出,负极上发生Zn2+沉积/溶解或Zn2+嵌入/脱出。组装的Zn HCF//Zn电池在2 C倍率放电中放电平台为1.94 V,放电容量为69.1 m Ah g-1;而在60 C倍率放电时,放电平台仍有1.80 V,放电容量为46.7 m Ah g-1。其最高能量密度为67 Wh kg-1,最高功率密度为4.76 k W kg-1。证明Zn HCF//Zn全电池不仅具有高的放电平台,还有较快的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构建的KZn HCF//VO2平均放电平台可达1.20 V,能量密度可达50.0 Wh kg-1。构建的KZn HCF//Zn全电池显示出2000次循环的长循环能力和89.0%容量保持率,从1.0 A g-1到10 A g-1的倍率容量保持率高达85.5%,倍率容量恢复率高达97.1%,证明KZn HCF//Zn全电池具有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全电池的最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为79.6 Wh kg-1和11.5 k W kg-1;所组装的软包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达1.892 V,可提供超过3.60 m Ah的高容量(0.207 m Ah cm-2)。为后续K+/Zn2+混合离子储能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科学与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Pt由于其特殊的5d电子轨道结构,使得其在氧还原、电析氢、甲醇氧化等电催化反应中具有高催化活性,然而Pt在催化反应中的低稳定性制约了其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利用纳米碳负载Pt不仅能够有效调控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子结构以提升Pt基催化剂的稳定性,并且Pt/C催化剂中的Pt-C相互作用能够极大地促进Pt原子和C原子间的电荷转移,进而增强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因此,理解Pt-C相互作用对材料的影响
学位
<正>随着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增多,如何对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进行管理成为寄宿学校和宿管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良好的宿舍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寄宿制高中学校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对宿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让高中生对寄宿制学校产生归属感,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保障高中生在寄宿制学校的安全,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对寄宿制高中生宿舍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期刊
国内外对梯度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在动态高压等领域已有相应的应用。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与更精确的状态方程的测量需求,人们发现梯度复合材料中存在的微结构、波阻抗突变会对加载波形产生误差,它阻碍着其在精确的动态物理实验方面的应用。本文以Al-Cu梯度复合材料的设计、流延热压一体化制备及其准等熵加载为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梯度材料的波系作用,设计出可控应力的准等熵加载的Al-Cu梯
学位
随着先进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对催化剂表面精细结构的无损实时表征,许多催化剂在进行催化反应(包括析氧/析氢反应(OER/HER)、CO2还原、小分子氧化等)时,存在新的物种集成在原始催化剂表面并提供真实催化位点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重构,而原始的催化剂被称为前催化剂。然而,重构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相转变和重构层的形成,导致传质过程有限及重构终止。因此,如何促进重构过程的进行并实现重构物种数量的最大化集成
学位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提升学生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作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采用有效策略,提升学生语言运用与构建能力;设置启发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与交流空间;运用互联网技术丰富古诗词鉴赏路径,真正提升学生古诗词积累及文学素养,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期刊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工程机械,吊车以其结构简单、能耗低、灵活性高、负重能力强等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车间仓库、海洋勘探、航空航天、环保行业、风能核电等诸多领域。作为典型的欠驱动系统,系统速度改变和外界扰动(如风)将引起负载长时间的振荡,这将严重影响吊车的工作效率和运行安全性。针对吊车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控制方法集中于吊车系统的点质量
学位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企业的经营与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许多公司的财务会计已经无法适应公司的发展。因此,从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文章认为,企业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发展策略,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这一进程中,重点在于将财务会计转变为管理会计,从而迎接更多的挑战,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使得绿色环保能源转换材料与技术的研究成为国际上关注的前沿课题。热电转换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直接相互转换的清洁能源转换技术,也成为了国际上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许多热电材料如Bi2Te3、Pb Te和Si Ge等通过对其热电性能的优化,已规模化地应用于发电或制冷中。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性能优异的热电材料自身仍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Bi2Te3材料力学性能差,制备工艺复杂,
学位
高能量、高功率、高安全性及长寿命的锂硫电池是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与重大需求。硫正极的穿梭效应、低导电性、还原/氧化动力学慢,以及锂金属负极的枝晶生长、沉积/溶解过电势大等是阻碍锂硫电池商业化发展的关键难题。本文围绕金属氮化物材料、二元金属氮化物异质结固硫材料及超长氟化锂纳米纤维隔膜修饰层材料,从组分设计、普适制备、形成过程、电化学性能和固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开发
学位
平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光伏性能、简单的制备工艺和较低的成本成为了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池,但其发展仍面临着电荷损失和器件降解两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减少钙钛矿薄膜内部和界面处的缺陷并增强钙钛矿薄膜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论文从优化钙钛矿吸光层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控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促进钙钛矿薄膜内光生载流子的分离、钝化钙钛矿薄膜内部或界面处的缺陷等策略,改善钙钛矿薄膜的光电性能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