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左室收缩运动不同步常见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研究发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左室收缩不同步,而高血压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评价高血压舒张功能不全(DD)患者左室收缩运动同步性,对于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异常的早期发现以及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血流动力学机制的探讨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和组织同步化显像技术观察高血压DD患者心肌多个方向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变化情况,初步探讨高血压DD患者的左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以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标准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依据2007年ESC和2009年ASE推荐的标准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舒张功能不全伴充盈压增高的患者(HT-HFP)100例(男性6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7.99±10.67岁),除外瓣膜病、心肌病、心肌梗死等患者;另选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37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4.19±8.0岁)。再依据左室质量指数将HT-HFP患者分为非肥厚组(NLVH组,44例)和肥厚组(LVH组, 56例)。入选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构型指标:左室内径、室壁厚度及左房大小;左心功能常规指标: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运动速度(Sa、Ea、Aa);动态图像存于硬盘脱机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EchoPAC 7.0工作站)进行分析,得到室内同步性指标:①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E)指标:测量心电图QRS波起始至左室心尖长轴观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ls)及胸骨旁短轴观上的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计算左室各节段平均应变达峰时间及达峰时间标准差,作为判断心室运动同步性的指标。②组织同步化显像技术(TSI)指标:用TSI分析心尖四腔心、两腔心、三腔心切面12节段(6个基底段,6个中间段)的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计算左室各节段的平均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和最小速度达峰速度时间的差值,以评价左室运动同步性。结果1.HT-HFP组左室质量及左房容积均高于NC组,但LVEF值及纵向收缩功能指标Sa均低于NC组[(62.12±6.31)%vs(64.08±4.39)%,p<0.05;(0.05±0.01)vs (0.06±0.01),p<0.05],LVH组比NLVH组更显著。2.2DSE及TSI技术均显示HT-HFP组纵向运动(应变及速度)达峰时间及不同步指数(达峰时间标准差)均高于NC组(p均<0.05),但LVH组与NLVH组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纵向不同步指数与Sa呈负相关(p<0.05)、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0.249,p<0.05)。3.HT-HFP组左室心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较NC组延长(p<0.05),但其达峰时间的同步性与NC组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时已经存在左室心肌纵向运动的不同步,且肥厚组比非肥厚组有加重的趋势,这些现象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有关。2.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虽然左室心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延长,但未发现其同步性上的异常,这可能对维持其正常的射血分数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