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导弹的发展,导弹结构质量要求愈来愈小,设备集成化愈来愈高,装配要求愈来愈方便。为了提高导弹的作战性能,追求更大的射程,需要提高导弹的运载效能。对导弹的仪器舱体结构和电气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可以提高舱体结构的承载效率,尽可能地节省出空间和重量指标给发动机和战斗部,有利于提高导弹运载效能。导弹结构和仪器一体化系统主要由一体化结构和功能模块组成。功能模块自身的抗振动、冲击能力有限,在工作过程中易受到振动、冲击作用而出现故障。因此,为避免功能模块因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失效,保证功能模块的正常可靠工作,使其适应运行环境下的各种振动、冲击,对一体化安装结构进行结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以及隔振器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针对导弹仪器舱结构的一体化设计问题,重点考虑一体化安装结构的静态结构优化设计和功率流隔振器设计,主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一体化安装结构的静态结构优化问题。首先,基于ANSYSWorkbench对舱内连接板零件结构进行了拓扑和形状优化。对得到的拓扑优化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并从比刚度的角度考虑,与优化前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拓扑和形状优化优化效果显著。其次,对舱内连接板零件结构进行了多目标尺寸优化。应用ANSYS建立几何模型,进行静力分析求解,并对变量参数化进行尺寸优化。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设计变量、强度、刚度约束条件与质量最轻的优化目标,更新实验设计后得到了优化的结果,并分析了各个变量对各目标的影响。同样从比刚度的角度考虑,对优化后的结构与优化前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表明多目标尺寸优化优化效果显著。针对一体化安装结构的隔振器设计问题,在对一体化安装结构隔振器的评价指标的优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频段功率流传递率的评价指标,并说明了其对于导弹动力学环境的适用性。以全频段功率流传递率为优化目标对隔振器进行了再设计,得到了新评价体系下的最优解。基于ANSYS Workbench软件及功率流原理对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对导弹本体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的不同分别对隔振效果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对线性化后的金属橡胶隔振器进行了参数设计与效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