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状结构对腺泡主导型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腺癌是其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从病理形态学来看,肺腺癌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并且常以主导亚型命名。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美国胸科协会(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和欧洲呼吸协会(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ERS)将浸润性肺腺癌分为贴壁主导型、乳头主导型、腺泡主导型、实体主导型和微乳头主导型。筛状结构并未被列为一种肺腺癌类型,而是作为腺泡型肺腺癌的一种结构亚型被提出。有学者发现肿瘤中含有筛状结构的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探讨筛状结构对腺泡主导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并提出筛状主导型肺腺癌的概念,进一步探讨筛状主导型肺腺癌的相关临床病理特点、分子特点和生存预后。方法本研究搜集了 279例进行根治性切除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首先,在腺泡主导型肺腺癌中,根据筛状结构的百分比(≥5%vs.<5%)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病理特点、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对比分析。其次,当筛状结构百分比最多时,我们提出筛状主导型肺腺癌的概念,并把原来的腺泡主导型肺腺癌分为筛状主导型和纯腺泡主导型,比较筛状主导型和纯腺泡主导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预后。最后,我们将研究限制在纯腺泡主导型中,同样地根据筛状结构的百分比(≥5%vs.<5%)分成两组进行临床病理特点的分析。结果(1)279例肺腺癌肿瘤中111例含有筛状结构(39.8%),筛状结构百分比在5%~100%(均值±标准误,30%±2%)。筛状结构在腺泡主导型中最常见(79/117,67.5%),其次是实体主导型(21/76,27.6%)、微乳头主导型(4/19,21.1%)和乳头主导型(6/45,13.3%),贴壁主导型中最较少见(1/22,4.5%)。筛状结构具有较强的侵袭性病理学行为,包括较高的肿瘤、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Tumour,node,metastases,TNM)、明显的核异型性、较多的核分裂象、较大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筛状结构≥5%比筛状结构<5%的腺泡主导型患者生存预后不良(OS,P<0.001;DFS,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筛状结构≥5%是影响腺泡主导型患者OS[风险比(Hazard Ratio,HR),2.768;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079-6.695;P=0.034]的独立危险因子,但对 DFS(HR,1.632;95%CI,0.807-3.301;P=0.173)影响不明显。(3)117例腺泡主导型肺腺癌中,33例为筛状主导型,84例为纯腺泡主导型,筛状主导型肺腺癌患者(n=33)的OS(P=0.035)明显比纯腺泡主导型(n=84)的预后差,其预后更接近实体主导型(P-0.268)和微乳头主导型患者(P-0.514)。(4)在纯腺泡主导型队列(n=84),筛状结构≥5%患者的OS(P=0.001)和DFS(P=0.006)均较差。多因素分析可见筛状结构≥5%依然是影响患者OS(HR,2.883;95%CI,1.102-7.546;P-0.031)的独立危险因素。(5)筛状主导型肿瘤的Ki67增值指数更高,筛状主导型和腺泡主导型腺癌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没有显著差异。结论(1)筛状结构(≥5%)在肺腺癌中有较强的侵袭性病理学行为,如:肿瘤有明显的核异型性、较多的核分裂象、较高的Ki67增殖指数、较大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和处于较高的TNM分期;(2)筛状结构(≥5%)是影响腺泡主导型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筛状主导型肺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比纯腺泡主导型肺腺癌患者要差。因此,我们建议将筛状主导型肺腺癌作为一个独立的肺腺癌亚型。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物化表现形式,不同时代的陵寝制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风貌。辽朝是古代北方契丹上层
近年来,碳基光致发光纳米颗粒由于其良好的光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新生的碳纳米材料,即所谓的碳点(CD)。能在生物成像上广泛应用,是有毒
目的:通过测定PHC患者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IL-2、IL-6、TNF-α、细胞免疫、肝硬化指标在TACE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探讨DC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对TACE治疗的疗效评估
2019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数以万计的人死亡,给大家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在感叹生命脆弱的同时,这也使得大家有了时间,停下来思考什么是命运,命运存在吗,又是由谁来掌控命运。其实命运问题非常的重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问题关乎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爆炸式的出现,占据了我们生活的边边角角,大家应接不暇,只能碎片式、跳跃式地处理,大家缺少时间沉
学位
动态荧光分子成像技术是通过对活体目标进行连续监测,利用荧光分子探针在体内不同器官中的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差异进行成像的技术。作为分子影像的重要分支,动态荧光分子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原文选自《班级:数字时代的生活与学习》(The Class:Living and 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一书。该书于2016年由纽约大学出版社出版,其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自由基为基础的肿瘤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由基主要包括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羟基自由基和
戏仿有时被翻译成仿拟或滑稽模仿,这是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概念。中外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作家都使用戏仿来创作他们的作品。通过对语言形式、历史故事和经典文本的戏仿,作者将其置
目的: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s Carcinoma,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在OSCC诊断中的临床意
背景:膀胱癌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中国的泌尿系统肿瘤人群中,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列第一。目前,虽然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手段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易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