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自然资源的逐渐衰竭使得世界各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数量众多、管辖领域各异的环境规制,以协调本国国内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环境规制政策和手段。与之适应的是,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较大变化。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是否产生影响?作用机制如何?这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我国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对我国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演变的现状进行经验观察。接着,利用博弈模型和图形展示方法,对我国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在前文经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7—2008年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环境规制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总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环保科研经费、排污费收入、环境污染信访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受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和环保系统实有人数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其余变量不显著。其中,排污许可证发放数的二次方对产业结构优化率的影响显著为正,环评执行率的二次方显著为负,排污费收入的二次方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为正,即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产业结构优化率的影响是U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影响为倒U型,排污费总量控制制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是呈U型。环保科研经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环境污染信访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正向影响作用。另外,我国环境规制机构人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为负。分东部、中部、西部进行检验时,只有环境污染信访数、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环评执行率和受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在三个地区是一致,其余都存在差异。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①加强对环境规制相关主体的激励和约束;②完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信息透明公开;③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保障环境规制工作顺利进行;④鼓励多元化投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⑤改革环境规制机构。⑥完善环境规制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