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鸢尾蒜(Ixiolirion songaricum)是新疆北部特有且生长在荒漠和荒漠草原带的石蒜科鸢尾蒜属多年生早春短命植物。该物种植株内所有花的柱头均位于长、短雄蕊花药之间,植株间花柱长度表现出一定的变化。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控制性试验,对该物种植株间花柱长度变化、柱头-花药分离对繁殖特性的影响及其适应意义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所调查的18个自然居群中,植株间花柱长度不同且呈连续变化,不存在柱头探出式或柱头缩入式雌雄异位,但并且不同植株的花柱长度不受资源限制的影响,居群间的花柱长度和两轮雄蕊长度具显著性差异。在自然居群中柱头分别与长、短雄蕊花药分离小的植株数少于柱头分别与长、短雄蕊花药分离大的植株数。(2)该物种具兼性异交繁育系统,柱头-花药分离越小的花自交干扰越大,异交机会越少,而柱头-花药分离越大的花的自交干扰越小,异交机会越多。准噶尔鸢尾蒜花柱长度连续变化是对其开花季节不可预测荒漠环境的适应:在传粉者稀少的不利天气里,柱头-花药分离较小的花可通过自动自交为其提供繁殖保障,而在传粉者较多的良好天气里,柱头-花药分离较大的花有利于异交的进行。由于柱头-花药分离较大的植株在自然居群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整个居群倾向于异交。(3)长、短雄蕊的花粉粒大小(F=0.023,P=0.977)及花粉活力(F=0.303,P=0.592)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短雄蕊的花粉量远大于长雄蕊的花粉量(F=15.318,P=0.001)。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当天较低随后逐渐增强,到单花花期结束时最强,在柱头可授期内花粉活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4)意大利蜜蜂、白唇条蜂和细腹食蚜蝇为该物种的主要传粉昆虫,其访花高峰一般出现在每天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10:00~13:00间,说明这些传粉者活动与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5)该物种花蜜量在开花当天较少,第二天最多,然后持续减少。花蜜的糖含量在单花花期内逐渐增高至单花花期结束时达最大值。花泌蜜量变化与传粉昆虫的访花频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7**,P<0.01),说明该物种开花过程中分泌花蜜的体积和和浓度能较好与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相适应。(6)长、短雄蕊的花粉借助传粉昆虫的传播具有不同的扩散能力,长雄蕊花粉的散布距离远大于短雄蕊的散布距离(F=21.801,P<0.01),说明长雄蕊花粉可能在开花过程中主要用于异花授粉,而短雄蕊的花粉更多地用于自花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