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景观评价及优化——以聚龙山湿地生态园为例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原本建设于城市郊区的污水处理厂逐渐被并入城市内部。污水处理过程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与刺激性气体,易对周边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造成有害影响。同时,市民缺乏进行公共活动的绿色空间。传统污水处理厂由于处理工艺限制,大规模占地且无法对公众开放。使用人工湿地技术则可以一箭双雕解决问题,使污水处理设施从环境厌恶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人工湿地是一种由自然湿地发展而来的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深圳市陆续建设了一批净水型人工湿地,建设数量走在了全国前列,数量庞大的人工湿地项目需要景观指导。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以深圳聚龙山湿地生态园为例,研究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景观评价,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得到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初步探讨岭南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  本文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和不同类型,继而阐述了人工湿地的组成要素、净化机理和基本布局,结合深圳情况对人工湿地景观进行了定义,其次介绍了聚龙山人工湿地目前的基本情况,论述了对其景观进行评价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于前期的文献研究,在借鉴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构建了深圳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景观的评价初拟因子,并结合专家问卷与实地调研,确定评价指标因子集,包括水体环境、植物配置、滨水驳岸、路径通道、配套建筑及服务设施、管理运营6项一级评价指标与12个二级指标及30个三级指标。通过计算权重,对各项具体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构建深圳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景观评价体系,并以此评价聚龙山湿地生态园,分析评价结果归纳总结出使用者特点及现有景观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以水体环境、植物配置、滨水驳岸、路径通道、配套建筑及服务设施、管理运营6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希望通过本文对深圳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景观的评价研究,得到较为系统科学的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景观的评价方法,总结出生活污水处理型人工湿地的一些优化策略,向建设中的项目提供提升参考意见,向正在立项的项目提供设计参考意见。对最终形成岭南地区人工湿地景观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中国城市住区犯罪情况日益严重.该文试图探讨如何通过住区空间的可防卫性设计预防犯罪,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人文环境.论文首先介绍了住宅防卫功能
澳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珍贵而又独具特色的城市.在澳门漫长的城建发展历史过程中,澳门人创造了许多珍贵的值得研究的不同文化、不同风格、不同特色而又兼容并蓄、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都市环境尤其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依法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区是保护、涵养水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限制措施的实施,导致水源保护区内小城镇发展受到制约
学位
汉代的建筑没有遗存,研究大多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献推断其建筑样式。尤其是作为西汉都城长安的建筑,一直是各个学界研究的焦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建筑学、历史学领域对西汉长安
该论文的写作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而展开的.论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居住环境建设的基本问题,指出居住环境建设必须要建立人本主义的环境观,要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接着,论
该论文针对高校餐饮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如何满足新的需求进行了研究.论文在对影响经济转型期中国高校“食堂”更新的各种因素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目前高校
“都市村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中国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城市问题,在迈向建设现代化都市的进程中,处理好“都市村庄”的改造和发展问题,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
该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论部分,论述户外空间的作用及户外空间的研究意义.第二章:论述户外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现状.第三章:论述上海住区户外空间的建设与发展.第四章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地域性建筑的发展逐渐引起建筑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地域性建筑的代表之一——拉丁美洲现代建筑在世界建筑舞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论文分为六章.在一、
当前中国城市公交站点建设存在许多问题,除了经济、政策、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外,规划设计的不足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方面.该文从分析公交站点现状问题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