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抗战文学中的英国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抗战文学中的英国形象体现了老舍作为一名抗战时期的文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国民性题旨探讨的深化。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着重分析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互动关系,在勾勒老舍战前、战时作品中英国形象的同时,重点论述老舍抗战时期作品中的英国形象特征。老舍战前作品中的英国形象大多来源于他在英国伦敦时期的深切感受,呈现出多面性特征。老舍一方面赞扬英国国民性中的闪光之处:正直认真、勤劳独立、理智进取、重视知识,以及讲秩序和强烈的国家观念;另一方面,对英国人身上的偏狭和种族歧视表示厌恶。正如老舍所说,早期,他关注英国旨在“比较中英两国的国民性”,其目的是要借鉴英国国民性的优点,促使中国国民性得以改造。战前,老舍以他在异域获得的文化精神体验做镜子,在“他者形象”的塑造中反观中国社会生活、反思中国文化,对战时英国形象的进一步深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战时期,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由于抗战的遭遇和背景,以及同盟国英国在面对德军袭击时坚持抗击法西斯的表现,英国与中国从列强变为战争压力下的同盟,中国人逐渐转变了对英国的感情倾向。老舍抗战时期塑造的英国形象延续战前作品中英国形象特征的同时,呈现出新的特征——中国化的英国形象。如果说战前作品中的英国形象是借助“他者形象”进行文化批判和自我反思,从而表达老舍中国国民性建构的理想,那么战时老舍则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人格的赞扬。战时老舍政治意识增强,在“他者形象”的观照下老舍意识到他以前的文化批判中缺乏和忽视了民众觉醒和民众的力量,于是在理想国民性的建构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老舍一生的创作,都在执着地探索着新的国民应该具备的人格精神,关注着不合理的社会如何造就出不合格的国民,抗战时期的英国形象为他的文化批判提供了印证和自我反思的机会。
其他文献
研究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科书的衔接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向高中化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重难点.本文在分析教科书衔接问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从衔
目的比较双链季铵盐消毒剂与含氯消毒剂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为临床寻找一种安全环保、经济适用的消毒剂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2014年7月分别采用3 000mg/L一次性双链季铵盐消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中的应用价值及措施分析。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肺炎合并心衰患儿100例,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
<正> 公元前三○六年,刘邦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由汉中北上,越秦岭,入大散关,袭击“三秦”,逐鹿中原,消灭项羽,统一全国。关于“暗渡陈仓”的路线,近年来,有些史
期刊
张悦然,80后的代表人物,凭借《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等走红文坛。她的作品有着细腻的文笔和瑰奇的想象,也有着深深的冷漠贯穿其中。她以一种冷漠的叙述态度来建构她
随着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对各个医院的VIP部门提供的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VIP部门拓展业务种类,满足广大群众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本文以“公共健康保障及
固始县的旅游优势在于根亲文化带来的客源优势、旅游投资优势。固始旅游的目标在于寻根祭祖、领略文化遗产之余,也能欣赏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并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并提出
本文结合数据挖掘和CRM,针对A公司现存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服务资源不充足,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状,提出了一套应用于A公司的CRM客户细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解决该公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它们能够节约城市土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从而减少市政投资,加快城市建设,其中小高层建筑结构在住宅建筑中应用尤为广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宋人对其评价一直存在分歧,或讥为城下之盟,或誉为盛德大业,由此导致两宋内政外交政策的变动。宋人对"澶渊之盟"二重性的不同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