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青枯病(Ralstonia solanacearum E.F Smith)是烟叶生产上危害较严重的病害,威胁烟草生长及烟叶的品质,造成经济损失。常规的防治方法存在多种弊端,利用土壤根际有益微生物防治该类病害不仅达到防病的目的,而且对保护土壤微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从山东潍坊烟田土壤中共筛选获得108株细菌分离物,经平板对峙培养,获得5个抗菌作用明显的菌株。经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初步测定,对各菌株及菌株组合的促生作用与防病效果进行了分析。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烟草根际和根围土壤中筛选出5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3183和144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2-7和D2鉴定为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H1-2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采用对峙培养法对5株细菌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5个菌株间均无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 2、对筛选出的5个菌株产IAA量分析发现,5个菌株都有产IAA的能力,其中菌株3183和1441产IAA的能力较强,分别为104.71μg/mL和86.42μg/mL。 3、分别测定了各菌株的溶磷活性,结果表明,5个菌株在磷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平板上生长3d后,菌株G2-7和D2出现明显的透明圈,其它3个菌株未表现解磷能力。进一步定量分析发现,G2-7菌株在48h解磷能力达最大值,可溶性磷含量最大可达到119.42μg/mL。D2菌株在24h解磷能力达最大值,可溶性磷含量最高为123.24μg/mL。 4、为了解不同菌株对NaCl的耐受性,以便于在盐碱性土壤使用,对各菌株在不同NaCl浓度下的菌体生长量进行测定,发现,菌株3183耐盐能力最强,在不同盐浓度下连续培养24h后,菌体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2.5%NaCl浓度下菌体浓度最高,随着盐浓度的不断提高,菌株生长量逐渐降低。其它菌株的耐盐能力均比3183菌株稍差,在2.5%NaCl浓度下菌体生长受抑制。 5、为延长活菌体的保存期,提高大田防病效果,以菌株3183为代表,分析了3183菌株在室温下保存60d后,腐植酸、MHJ、CMC-Na、海藻酸钠和MNA这5种添加物在不同浓度下对菌体存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物对菌体存活量差异较大,其中在0.5%MHJ中保存,菌体存活量为1.5×109cfu/mL,在添加1.0%MNA中存活率为1.78×109cfu/mL,这2种物质对菌体有较好的保存效果,与初菌体的浓度无差异,其它添加物的菌株的存活量下降。 6、室内盆栽法测定了不同菌株处理对烟草的促生与防病作用,结果表明,单菌株处理与菌株组合对烟草都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其中菌株H1-2和3183组合处理后,对烟草的促生作用最明显,其中株高、叶绿素、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分别比清水处理增加了29.38%、15.92%、28.98%和44.78%,比各菌株单独处理也有明显增加。 室内盆栽法分析了各菌株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处理后25d,菌株3183的防治效果为65%,菌株H1-2、G2-7、3183、1441和D2组合对烟草青枯病的相对防效为65%,G2-7的防效为60%。 7、田间试验分析了5个菌株组合对烟草的促生作用及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经菌株组合处理后,烟草在株高、叶绿素和叶间距等比对照分别增加10.9%、6.1%和20.44%;对青枯病的防效为33.5%,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7%,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