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g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报恩故事是志怪小说的重要故事类型,体现了时人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习俗以及道德伦理诉求等多重内容。本文采取查阅文献和文本解读相结合以及跨学科分析的方法,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的产生背景、故事类型、文化内涵以及艺术表现与文学影响四个方面作一研究。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接受前代报恩思想与承袭早期报恩作品的基础上,综合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作为上层文化的儒家“仁爱”思想以及为小生产者发言的墨家“兼爱”思想都有关于报恩观念的相关阐释,这对报恩故事的书写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两汉“以孝治天下”的思想使得竭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另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与先秦两汉时期的报恩故事相比,呈现出了沿袭与新变的特点。其沿袭性主要体现在对《诗经》中关于“敦亲”“睦友”主题以及《左传》《史记》等史传文学作品中的“一饭之恩”“血亲报恩”等故事模式的继承。其新变主要体现在魏晋志怪小说家对报恩主体、报恩方式的扩展,使得“动物报恩”“报代葬之恩”等故事类型大量出现。同时,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常常贯穿着“因果报应”以及“子承父惠”的思想,这当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兴盛的社会现状有关。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数量繁多,按照报恩主体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报恩故事、鬼神报恩故事及人间百姓报恩故事三大类型。其中动物报恩故事有以物相报、为母吊丧或复仇及救恩人性命三种类型;鬼神报恩故事包括报代葬之恩、祭祀之恩、一饭之恩三类;人间百姓报恩故事主要有立碑设祠、孝子报亲、赏赐财物三类。在分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类型时,穿插了了对民俗心理、时代现状、宗教活动等内容的分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关于动物、鬼神的报恩故事与早期的动物图腾崇拜及神灵信仰有一定的关联。故事中的龙蛇主降雨、聚财富以及神龟能占卜、预测洪水等神秘化的书写是人们对动物图腾崇拜的延续。另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报恩故事还将报恩主体延伸到鬼神身上,显示了人们对于神灵的信仰。分析图腾崇拜与神灵信仰时,从上古神话、巫术活动、民间传说、生死观念等方面阐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所蕴含的图腾崇拜与神灵信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报恩故事题材丰富,类型多样,但研读文本可以发现,不论是那种题材与类型的报恩故事,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即叙事语言的粗陈梗概、简洁凝练;故事情节的荒诞离奇与虚实结合以及善恶有报的因果叙事逻辑。另外,文学作品的发展离不开对前人成果的借鉴,报恩题文学也不例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报恩故事所讲述的亡灵求葬及衔恩必报、动物报恩模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后世文学模仿和创新的主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中职学生作为技能人才的后备军,需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技能技术、良好的综合素养,而这需要中职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学习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往不可或缺,师生关系对中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不可忽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然而在以往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
传书故事源于上古神话与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书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书故事开始大量出现。此时期的传书故事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受到了特定的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魏晋南北朝传书故事也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共分为四章对魏晋南北朝传书故事进行分析研究:第一章“传书故事溯源及兴起的原因”,通过梳理上古神话中的传书故事以及先秦两汉时期史书中的传书故事,探究传书故事产生的源流,并理清传书故事的
婚前协议是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为了约定婚后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签署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其主要目的是约定双方各自的财产和债务范围以及法定之外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免婚后生活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婚前协议合同的结构相对于其他商业协议来说更加简化,其内容大多包括,怎样分配财产、特定财产的分配、如何公平的分割房产、如何分配债务、婚前财产公证等。对于签订婚前协议的双方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婚前协议是否具
一直以来,在商品房买卖交易中由于商品房预售广告的性质问题引起的诉讼案件在商品房纠纷案件中占比巨大。而商品房预售广告在商品房买卖交易市场对购房者的购房决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过分渲染及虚假的商品房预售广告的不断出现,对本就难以了解实情的购房者产生误导,使得房屋购买人实质上承受了较大甚至巨额的利益损失,引起这一现状的主要因素是我国法律对商品房预售广告没有一个全面化体系化的定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指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014年,教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颁布《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2018年初,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这也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启了学科核
带薪年休假制度是劳动者休息休假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的《宪法》与《劳动法》均对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进行了宏观的规定。国务院为了更好地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颁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带薪年休假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在同年的9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并实施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该《办法》进一步细化
根本违约制度起源于英国,作为一种违约形态,它可以产生合同法定解除权的法律效果。在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许多国家中尽管没有使用根本违约的概念,但它们确实提到了根本违约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作为该制度系统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使用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双重构成要件,所谓的双重构成要件是指在判断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时,以违约后果的严重程度还有第三方是否可以预见等,限制对该制度的认定。
留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20世纪80年代,留白逐渐被引入教育领域,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然而,教学留白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要求是否契合?教学留白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何联系?教学留白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能否相互推进?这些问题尽管在理论上已然有一定的研究,但更需在课堂上深入考察,实地检验。当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主体地位,
2019年问世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一书,使载录于战国竹简的《诗经》抄本公之于众。由书中所载内容可知,这一抄本现存内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以下简称“安大简《诗经》”)抄本以楚系文字抄写,抄录内容不全。现存部分仅录六国国风,共计57篇(含残简),未见《雅》《颂》部分的内容。第二,安大简《诗经》在其现存的六国国风中,具有不见于其他版本的国风名称“《矦》”,而安大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养老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弱化,机构养老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由于机构养老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同时养老机构,养老人,养老相对人三方因信息的不对称及认知的差异,导致在养老服务业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合同纠纷频发。纵观这些合同纠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养老服务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引起的。目前来看,我国关于养老合同免责条款的相关法律条文还欠完善,对机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