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规避、转移、分摊以及对由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的一项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讲,农业保险产生于农户应对风险的需要。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已有80余年的历史,早期对农业保险的探索和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保险的发展也是一路曲曲折折。先是积极的尝试,到1958年的停办,再到1982年的恢复承办,恢复后又经历漫长的探索期。从恢复发展到停滞萎缩,再到新一轮的试点尝试,农业保险发展之路跌宕起伏。按照十八大报告精神,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构建起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而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又必将为我国农业保险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农业保险与其他类别的财产保险不同,它并非纯粹的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而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类准公共物品。农业保险的属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的组织和经营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财产险,政府应该在农业保险的发展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过去对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探索往往没能认清农业保险的属性问题,以至于在发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本文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章为前言部分,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还对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是本文的基础性分析部分,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农业保险的内涵、农业保险的属性、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状况。内涵分析方面,本文选择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三个角度深刻阐述农业保险的内涵。属性分析方面,在介绍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及准公共物品的基础上,重点对农业保险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农业保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的结论。接下来是历史回顾部分,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史的梳理,揭示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曲折性,同时也发掘出了农业保险对政府的依赖关系。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状况方面,与历史上相比,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欧美农业保险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仍比较落后,满足不了管理农业风险的需要。第三章是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困境的总结与论述。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选取了其中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双低的困境。农业保险市场的失灵,即农业保险的供给方没有动力供应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需求方没有意愿或没有能力消费农业保险,并分析了产生这一困境的原因;二是制度供给方面,包括正式制度供给和非正式制度供给方面的困境,即农业保险立法以及农业保险意识、农民信用意识方面的局限性;三是关于财政补贴农业保险方面的困境,具体从规模、效应两个方面展开,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合理、不规范的财政补贴将会限制农业保险的发展。第四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对农业保险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这一章结合国家最新政策的变动,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关系。接下来重点论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的内在联结关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保险的载体——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既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户籍制度的调整,又包括农业产业化的变动趋势。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将给农业保险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此外,农业保险的对象——农业风险的状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风险更加集中、风险要素的变化以及市场风险的暴涨等都将影响农业保险的安排和布局。最后,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的农业现代化将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刺激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第五章探讨了农业保险走出困境的对策,是本文的关键部分。其一,针对农业风险发生的广泛伴生性及复杂性,提出要构建起包含农业保险、巨灾救济、农业再保险、农产品期货等多种方式的综合性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同时还明确了综合性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要以农业保险为核心,这一方面是由农业保险这一制度设计的优越性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农业保险在连通其他风险管理手段时发挥的桥梁作用所决定。其二,提出了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制度供给。农业保险是一个标准化和契约化程度都很高的产品,因而对制度供给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进程,并培育农民良好的保险意识。其三,提出设立专门性的农业保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对农业保险的探索、规范及指导。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成熟的国家都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管理机构对农业保险进行统筹管理,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四,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经营模式的选择需要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如政府指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多层次保障原则等。在对基本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式,即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其五,提出要逐步建立起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机制。巨灾风险管理机制是综合性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之所以要单独列出,主要是考虑到巨灾风险管理机制对农业保险的平稳运行所起的重要调剂作用。旦巨灾发生,农业保险经营的波动性大大增加,这时就需要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机制来抚平这一波动。本文的主要贡献之处:其一,研究角度方面,本文选择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发掘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保险发展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及挑战,这是本文的一大创新。其二,在论证新型城镇化对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时,本文选择了三条路径:①新型城镇化→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保险载体的变化→农业保险的新机遇;②新型城镇化→农业风险状况的变化→农业保险对象的变化→农业保险的调整;③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增加。这是本文的又一大创新。其三,在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状况分析时,本文选取了四个衡量指标,分别是保费收入、渗透度、减灾救灾度及农民的保险意识,并对这四个指标进行适当细化,比如在分析保费收入时,不仅考察了农险保费收入在财产险保费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还在国际范围内对比主要国家的农业保费收入情况,从而使得分析更具全面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受本人知识水平及结构的限制,本文没能借助实证分析及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保险的相关问题做更精确的论证。此外,在获取论文所需资料、数据方面,没有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更多的是借助其他学者的调查数据及成果。
其他文献
全球价值链将跨企业、跨国界分散的各个价值创造环节联结起来,同时将不同等级层次的价值链参与者联结起来。融入全球价值链,能够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且能为企业提供更好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疗法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塌渍组、膏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红外线灯热辐射治疗;
许多结构和设备由于材料本身原因或使用不当会产生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是用来判定含裂纹的设备或结构是否会失稳甚至断裂的重要依据。文中选用存在表面裂纹的有限大平板,
已有研究显示,组织和管理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领导风格作为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个要素,其对员工工作满意度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一方面,日常管理中,领导者对下属表
我国银行保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随着银保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三大业务支柱之一。近年来,由于内部与外
根据人工林小型履带式采伐机的设计要求,确定旋转刀具组合式的的伐木机构,选择合理的刀具技术参数,刀具直径分别为350、300、250、220、180、125 mm,齿数为100、96、48,厚度
介绍证明有关存在性命题时辅助函数的构造法中一种简便容易掌握的方法——逆向思维法。
商事留置权制度具备异于民事留置权制度的特征,亦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商事留置权制度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存在不完善之处。我国商事留置权的主体范围不仅应突破&#
建立珠江—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保障珠江—西江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供给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针对珠江—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补偿主体不明确、补偿内容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