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研究提示,NF-κB关键转录因子可能通过异常调控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活性而参与其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但其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中的功能特点及相关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被深入探索。[研究目的]通过研究NF-κB关键转录因子RelB、RelA在原发EC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及其与EC分型、FIGO分期的关系,并阐明其特异性功能发挥的相关作用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279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研究提示,NF-κB关键转录因子可能通过异常调控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活性而参与其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但其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中的功能特点及相关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被深入探索。[研究目的]通过研究NF-κB关键转录因子RelB、RelA在原发EC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及其与EC分型、FIGO分期的关系,并阐明其特异性功能发挥的相关作用机制,以为EC的临床防治提供病理类型特异性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RelB和RelA在原发EC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其在两组之间的蛋白表达差异及其与EC分型、分期的关系;(2)以shRNA技术稳定性敲降RelB后,分别通过CCK-8实验、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皮下成瘤实验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EC)细胞系体外生长和体内成瘤能力的变化;(3)以流式细胞术分析RelB对EEC细胞系HEC-1A和RL95-2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的影响;(4)以HEC-1A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RNA-array探索RelB生物学功能发挥的关键信号通路及相关靶基因等;(5)以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等实验手段对NF-κB-RelB调控的靶基因进行体内外验证。[研究结果](1)非经典NF-κB关键转录因子RelB在原发E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其在EE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子宫内膜样腺癌,并以FIGO-I期EEC最为显著;(2)稳定性RelB敲降可显著抑制EEC细胞系的体外生长和裸鼠体内皮下成瘤能力;(3)RelB的生长促进作用是通过正调控G1-S期转变、负调控细胞凋亡所实现,并主要影响细胞周期关键调节分子p27/Bcl-3/Cyclin D1/c-Myc及凋亡相关基因如Bcl-2、Bcl-X l/s、PARP-1等分子的表达。[结论]NF-κB/RelB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活性而在I型EC---EEC发生的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癌变阶段起“促癌基因”作用;非经典NF-κB/RelB转录因子及其所调控的各组成分子均可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防治靶点。
其他文献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并且缺乏编码蛋白的能力。作为RNA它们可以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不同层面上参与蛋白编码基因调控,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来被认为是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关键调控分子,然而Lnc RNAs在肿瘤化疗耐药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潜在分子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新颖的Lnc RNA-Linc00
【目的】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普外科/胃肠外科200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共4311例胃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整理和总结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手术方式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通过对比我院普外科专业化调整前后胃癌手术资料进行疗效分析,研究专业化对胃癌疗效的影响。通过回顾794例早期胃癌病理资料,分析早期胃癌预后相关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比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脏的各种损害会导致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为癌症。为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制备能够模仿人类肝损伤复杂过程最终导致肝癌的小鼠模型,对于肝损伤以及肝癌发生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已得到小鼠血清白蛋白调控的肝内表达HSV-tk的转基因小鼠的基础上,制备了3个新的HSV-tk小鼠家系,实验证实,HSV-tk分别整合在染色体的8C3-C4的基因间、5E1-E2的Rufy3和11A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分析lncRNA uc.34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研究uc.345对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究uc.345促进胰腺癌肿瘤形成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lncRNA芯片检测、分析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的表达。分析得到uc.345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为研究uc.345在胰腺癌中的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肿瘤是世界上两大类难治性疾病,发病率均逐年增高,而T2DM又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肿瘤之一,T2DM可促进CRC的侵袭和转移。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是脂肪酸从头合成过程中负责将饱和脂肪
目的:肝内胆管癌仍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文献证明microRNAs(miRNAs)在肝内胆管癌形成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参与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首先应用human microRNA microarray分析3对肝内胆管癌及癌旁组织miRNAs差异表达,并应用Taqman q PCR在18对肝内胆管癌和癌旁组织验证miRNAs芯片结果。体外和体内裸鼠皮下成瘤及原位肝内胆
目的:在胰腺癌辅助治疗领域中,降低肿瘤的化疗抵抗及提高化疗药物在体内的递送效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此,我们研究一种基于树状大分子包裹的纳米金颗粒联合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技术共同递送吉西他滨和mi R-21i(mi R-21 inhibitor),为胰腺癌辅助治疗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方法:在该研
背景:DLK1(delta-likehomolog1)是EGF-like家族的成员之一,在胚胎发育时期广泛表达,而在出生后只表达于少数的腺体和组织。值得注意的是,DLK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现一定频率的异常表达,包括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胶质瘤、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DLK1在超过一半的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形成有调控作用;此外,通过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和血吸虫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胆管反应(ductular reation,DR)的差异并分析其机制;分析癌旁DR与β-catenin活化的关系以及CK19阳性和阴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icinoma,HCC)及产黏蛋白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癌周DR癌旁DR的特征。.方法:比较慢性乙型肝炎
库欣病又称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由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所致,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最主要的病因;患者面临肿瘤生长及内分泌紊乱双重打击,生活质量差。然而,目前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库欣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为该病药物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1)我们收集本研究中心13例库欣病患者肿瘤组织和5例正常人垂体组织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