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陈平加减方治疗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安全性,并且从理论和临床的两个方面系统的探讨其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1.病例资料收集:观察并治疗患者57例,均来自于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门诊及病房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A组),对照组28(B组)。对所纳入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年龄比较,性别比较,病程分布比较,临床症状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未见显著性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2.治疗方法和相关事项:两组纳入病例均给予低脂,高蛋白饮食,同时对患者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2,叶酸,以以上作为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陈平加减方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口服,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陈平加减方中药,由西安市中医医院提供)。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谷素)800mg,1日3次;饭前0.5h服(谷素,由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3598)。两组患者均以8周为1疗程,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不可服用其他有可能影响疗效观察的药物,对于所有纳入病例均要求禁烟酒,禁食生冷,油腻以及刺激性食物,作息时间规律,忌过逸过劳,保持心情舒畅,每两周进行一次门诊复查,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等,在治疗过程中,上述情况一旦出现,则应立即停止治疗,并且迅速做好相应的处理。同时做好疗效性观察和安全性评价,通过各项生命体征,血常规、肝功、肾功检测评价本法的安全性。 3.对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症状总积分,各项症状评分进行比较。 4.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19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资料和数据的统计检验全部运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判断为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果:(1)8周治疗周期结束后进行统计:治疗组29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28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4,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5%;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的统计学分析比较中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的;故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面,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组患者在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方法在患者的病情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3)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症状评分比较中未见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故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从对患者的治疗作用来看,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组患者在大便次数减少,便质改变,腹痛腹胀减轻,乏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在体重增加方面的治疗方面患者未见明显的差异。 结论:陈平加减方治疗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