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性别意识”为切入点,通过对新世纪女性作家乡土小说创作状况进行整体性的研究,笔者发现女性乡土小说与男性乡土小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女性写作在新世纪初展现出一种崭新的创作风貌。同时,从女性作家对乡土女性群体内部的自省与男女两性关系的审视中,总结提炼出了女性作家这一时期性别意识的特性,对女性写作的创作现状做出反思。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女性主义写作热潮逐渐减退,虽然仍有一些较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但是已经失去90年代上半期的迅猛发展势头与先锋特质。众多女性作家不约而同地将眼光投向乡土大地,开始了全新的创作旅程。女性性别意识开始与乡土小说融合,乡土领域被男作家主导的局面由此打破,女性乡土叙事成为世纪之交一个崭新的创作潮流。女作家们从乡土日常书写、女性历史的重新构建、男女两性关系几个角度出发,对女性文学的转型做出努力与尝试。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中国社会的新变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又缘于女性文学自身发展更新的规律。论文对新世纪女作家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探究其中显露的女性性别意识。一是理想回归现实。乡村女性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常常出现在男女作家创作的乡土小说中,但与男作家相比,女作家对乡土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一种女性群体内部的自我审视,带有一种“内倾”眼光,也更加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日常生活。二是角色的转换——由“配角”到“主角”。以往的乡土小说中,虽然有较多的乡土女性形象,但实际上在男性作家的乡土作品中,男权文化、社会历史问题、农村社会的弊病才是真正的中心内容,女性形象往往只是表现男性性别意识的一种方式。在新世纪女性乡土小说中,乡村女性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三是性别意识觉醒的艰难。论文对乡土女性的困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直指她们性别意识觉醒的艰难。女作家关注女性命运,也不回避女性群体内部存在的问题,是这一时期女性乡土小说创作的亮点。女作家不仅仅关注乡土女性的命运,也将较多的笔墨投诸男性形象的塑造。作为性别意识重要内容之一的两性关系书写也呈现出崭新特质。笔者在梳理其作品中的男性形象与两性关系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纪以来很多女性作家已日渐走出自我的圈子,有了人道主义的眼光,视野趋向开阔。女性立场与人道主义精神相结合,成为新世纪女性乡土小说性别意识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