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两梦”的民俗书写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ba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合称“两梦”)是张岱散文小品的代表作。张岱一生跨越明清两朝,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大家,晚明小品的殿军人物。国破家亡之后,张岱以回忆录的形式追忆曾经的晚明生活,最终完成了“两梦”的创作。“两梦”书写记录了晚明的民间民俗文化,首先,它以千姿百态的民俗事象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当时的民间生活习俗、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俗,还有少量的自然地理风俗和时代社会风俗,民俗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其次,“两梦”的民俗书写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其民俗活动的环境是如诗如画的江南,和繁华富庶的都市。此外,民俗内容中戏曲艺术占的篇幅最大,表现了张岱民俗选择的个性化。张岱在“两梦”的民俗书写中情感是纷繁复杂的。他既留恋曾经的繁华市井生活,又欣赏有才华的市井人物,市井情怀可见一斑。他凭吊已经失去的故国家园,批判当今的战乱与现实,透露出深沉的遗民心绪。他深情关注各类民俗场景,对民间艺术抱有浓厚的审美兴趣,彰显了浓郁的文人情愫。张岱主张写文章要“自出手眼”,写出自己的个性,在“两梦”的民俗书写中便贯穿着他求真贵俗的艺术追求。其一,他在“两梦”中书写了大量的市井俗人,突出他们的庸常之貌和不俗之才;其二,他运用了大量的民间俗语,妙用民间日常俗话,化用前人古诗佳作;其三,他借鉴了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笔法,写人注重细节描写,叙事注重完整曲折。“两梦”的民俗书写承载着张岱志录民间的价值取向。张岱自幼便受到祖父辈们的史学文化熏陶,年轻时便走上了著史修志之路,正是这种史家追求和志录意识使得“两梦”带有类似于方志或风俗记的笔记体类史书性质。同时,由于张岱个人的民间立场以及对民间文化的深深认同,“两梦”对于民俗的书写和理解,又远远高于一般的方志和民俗记。“两梦”的民俗书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在同时代的明清民俗小品中独树一帜,而且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和鉴赏也有影响。本文旨在综合考察分析“两梦”的文本,结合张岱的其他作品和他的思想、经历来探讨“两梦”的民俗书写特征,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从中总结出张岱“两梦”民俗书写的内容特征、情感特征、艺术追求、价值取向和文学史意义。研究的意义在于从民俗和文艺的角度,重新审视“两梦”的民俗书写,评估其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对更好更全面地重新审视张岱其人其文,甚至是晚明小品和当时的民风民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秦瀛是乾嘉时期的一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自成一家。虽官至卿贰,却颇有几分出尘远人;虽渊源淮海,却并不标榜门户;虽汲取诸派之长,却从不依附任何诗派。也许正因如此,他的诗
五禽戏是三国时候华佗创编的导引术,是华佗遗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搜集了从隋代到明清30余首使用五禽戏典故的古典诗歌,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相关专家的研究论著和论文
在民间世俗生活及文化中的长期浸淫,对说书讲故事场景的熟稔和中国古典小说的痴迷,铸就了莫言小说的叙事精神。本文通过文本细读重点探讨古老“说书人传统”于作家创作立场、
本文立足于文学与民俗学的双重视角,从分析端午诗歌出发,探究唐代诗歌中的节日习俗和社会生活。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选题背景和本论文涉及到的相关领域研
丁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作家之一,以往对她的研究虽收获颇丰,但从无政府主义思想角度来研究丁玲的成果不多。即使有的研究者注意到了丁玲曾受到无政府主义
作为《诗经》学史上的四大公案之一、“说经之家第一争诟之端”,《毛诗序》的写作年代及作者的问题历来为各个时代的学者所关注,研究成果与相关文献卷帙浩繁,然而历经两千多
红外成像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军、民等各个领域。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长足发展,红外图像处理技术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红外探测元的器件性质,未经处理的红外图像含有较大的
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高士杰几乎每一部有关西方音乐史的专著,都要从古希腊讲起。但是,追溯今日“西方音乐”之源头,人们不难发现,它并非在古希腊音乐文化成就的基础上直
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对人的精神和心灵尤其是对人的观念有着无形而强大的渗透力。二十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进入黄金时期,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影响也空前绝后。苏
春秋时期以鲜明的个性形象登上历史舞台的齐鲁女性在《左传》中具有丰富的展现。齐国女性多容貌艳丽、性情开放,具有远见卓识,同时也好干预政治,重在逐利;鲁国女性多恪守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