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西安市高陵区初中为例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ail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又是支撑校本课程开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因此,探究初中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能够有效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发展,实现音乐校本课程的功能和价值。本文的研究,以高陵区三所中学的调查对象,分析了它们在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并希望通过这种研究,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升初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展水平和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的研究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分别探究了初中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在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三个方面的开发现状,并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摘豆角》这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分析了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展与资源利用途径,从而提出发展性的建议。经过研究,本文能够得出如下结论:(1)初中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实现初中音乐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素养的提升;(2)初中音乐校本课程在开发中主要面临的问题为教师素养不足、校外实践不足和信息化利用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开发途径和开发设计的原因;(3)提升初中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首先在于发展教师素养,其次在于结合社会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重视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性作用。
其他文献
当前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是采用数学理论及信号处理技术分析变形体非平稳、非线性的形变信号,获取反映变形规律的变形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变形体的稳定性分析、变形预测及有效预警。然而变形监测数据中常含有随机噪声成分,并且由于不同类型的变形体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以及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监测数据的噪声含量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对变形分析的稳定性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为
伴随着微系统和“智”造技术的兴起,设备的尺寸日益变小,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设备尺寸减小的同时,功耗和集成度却在不断增大。由于热量散发不及时而导致的器件损坏问题也日益严重。相控阵天线阵面上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功率器件,芯片集成度高,发热功率大,工作空间狭小,极易出现因温度升高造成设备损坏现象的发生。因此,研究高效的散热方式对于提高设备的寿命和使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液冷技术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特别是微
海洋冷泉蕴含丰富的矿产资源,潜在的能源因素和环境效益使海底冷泉及相关研究备受关注,而其突出物理特征在于冷泉上方大量气泡形成的气泡羽流,该现象给海洋冷泉的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羽流敏感区识别、羽流目标提取和羽流渗漏源点定位对冷泉资源定量估计和我国的海洋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多波束声呐具有探测范围广、效率高等特点,其水柱成像是研究海洋自由气体释放及其向上运移的有效手段,能够将羽流气泡以反向散射强度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图像也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当中。近些年,光学遥感图像分辨率迅速提高,遥感图像数据量激增,然而传统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在精度、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深度学习领域的飞速发展,在自然图像领域,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目标检测是遥感图像分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目标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定位遥感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传统检测方法存在着检测效率低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党中央决定,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5年过渡期内,如何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提升脱贫群众满意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成为了当前摆在各级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满意度理论及其内涵,构建起了脱贫群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从脱贫
学位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资源环境系统作为地区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确保人类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活动的前提下,能够承受的人类总数及其对应的社会经济活动总量。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逐渐加剧,导致一系列资源匮乏、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的发生。在这种情形下,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研究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
荒漠化是直接影响人类福祉的全球环境主要威胁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湿润区的土地沙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荒漠化现象,对区域生态具有重要影响。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及其周边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鄱阳湖地区近几十年土地沙地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明确沙地的时空演变规律,为鄱阳湖区生态保护,沙漠化潜在威胁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上的支持,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本
广东丹霞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丹霞”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丹霞地貌研究的模式地。前人在丹霞山地质演化、地貌景观分布及形态描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旅游大开发。在丹霞地貌发育地区,红层崖壁上形形色色的洞穴吸引着众多科研人员和游客的注意。这些洞穴包括层控型洞穴、穿洞、竖状洞、蜂窝状洞穴等,虽然前人文献已多有定性描述,但缺乏定量实验研究,导致对其成因机制认识还比较模糊。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长江经济带的深入实践,而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准确衡量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水平,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之一的抚州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2018年REE系统基础数据,采用熵权法、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