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大直径超长群桩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xue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基础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近二三十年以来超高层建筑明显增多,针对这些建筑物高、重以及沉降控制严格的特点,大直径超长桩应运而生。目前对这类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认识仍处于起步阶段,现行规范关于超长桩设计理论尚未完全建立在其承载变形机理的基础上,往往存在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在黄土地区的超长桩研究中,都是对单桩的,很少对超长群桩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作者通过收集并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进行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对黄土地区大直径群桩基础的沉降规律、荷载传递特性、承台中心下土体附加应力特性、承台—桩—土相互作用做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的上升对黄土地区超长群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具体包括:(1)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进行了常规和模拟地下水上升两种条件下大直径超长群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并对模型试验所用的各层土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测得了土的各项参数。(2)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土地区大直径超长群桩的沉降规律,分析了地下水上升引起持力层和桩周土层含水量增加对基础沉降特性的影响;对大直径超长桩基的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群桩基础各特征桩的轴力、端阻力及侧摩阻力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水的上升对荷载传递性质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中测得的大直径超长群桩承台中心下土的附加应力分布,得到了土体中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规律以及水对其的影响。(3)结合试验数据和已有理论,对黄土地区大直径超长群桩的承台—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了桩与承台的荷载分担特点、承台底土的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和其随荷载与沉降的发展规律。
其他文献
四肢冷弯薄壁型钢双箱形拼合截面立柱,是由两根单肢C型和两根单肢U型冷弯薄壁型钢基本构件,通过自攻自钻螺钉拼合而成的一种承重构件。本文针对该截面形式立柱通过试验和数值
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受力特性进行了一定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本文简要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的特点,转换结构的发展史以及基本类型
学位
伴随大量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隧道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形成系统化、信息化一体的思想非常重要。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匮乏的国家,据新华社报道,自1993年中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每年进口量都有所增长。为了利用
开合屋盖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能够满足人们对体育场馆多功能的要求,与传统结构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能够保证各种体育活动或开闭幕式如期举行,也
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预制构件上加浇一层现浇混凝土而形成的一种装配整体式结构形式。组合结构又称叠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与装配式梁桥相比,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好;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同世界所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一样,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建设向高空、向地下争取建筑物空间己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由
结构面是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岩体的变形和破坏起着控制作用,结构面的研究是分析工程岩体性质的基础性工作。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在剪切过程中,结构面表面起伏形成的粗糙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