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乃是中华民族共同语即母语的教育,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育和教学放在学科课程中最重要的位置。母语教育教学是渊源和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上,母语教学的主要渠道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讲授以范文编选形式呈现的语文教材得以完成的,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而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必须通过大量的言语材料来进行。范文是言语材料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积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言语材料,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最主要的语言资源。而语文教材的文化内容、目标、使命、功能、价值、意义等又主要是通过范文来体现的,因此,对范文进行文化视野的剖析和选择,实是语文教育的本质规定、内容限定和价值界定。语文教材中范文的选取不仅要反映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且更要展现中国语文自身的品格和情怀,要光扬汉语言的母语化情感和民族化特色。母语教育是以母语的语言学习为起点、以母语的言语交际为内容,既是交际能力的训练,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人格和国格的教育。从文化意义上审视范文编选,正是对民族文化的自觉还原,对民族精神的本能提升,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自我生存发展的远景意识和对人的人本关怀的终极程度的突现。范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活化石”,光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文明,教文育人,进行民族文化之根的教育,意义正在于此。<WP=3>范文传递着文化的张力,也释放着文化的引力。范文不仅凝聚了作者的思想和思维、感情和感悟、信念和信仰,而且不断表达和展示着民族文化的风采和神韵。语文教材中的范文不仅要给予学生母语语言学习的示范、言语交际的策略,而且要给他们一种文化的熏染、陶养和积淀,升腾和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个人修养和人格境界!学语文又是学做人,范文应该给他们打下精神的底子。语文教育目标的深远性和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当代语文教材的范文编选必须以一种崭新的文化视野敞亮自身,关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关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笔者以为,范文教学既是知识教育,更是能力教育;既是书本教育,更是生活教育;既是文化教育,更是人生教育;既是工具教育,更是人文教育。语言的学习、言语能力的习得乃是学生基本生存手段的工具性奠基教育,而对学生进行言语人生、生活智慧的教育却是范文教学的人文性理想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材的范文编选如果缺乏开阔与奔放的文化胸襟,一方面会把语文教育实践推入迷茫之境,使语文局限于知识的授受与技能、习惯的训导,客观上降低了教育的意义和层次,使范文应有的善善教化、人格陶冶等文化功能得不到彰显;另一方面,也使得范文编选的眼光局限于教育视阈和现象界,导致范文的意义、价值探讨的缺憾。诚然,我们的语文教育并不是要培养文学家,但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胸怀、气度,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培养他们的个性、人性,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倘若不从这一视角为范文教材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把脉,势必会造成一种文化生命的萎缩和人文气质的丧失。因此,澄清范文与文化的关系,明确其文化地位和视角,梳理其文化使命和功能,甑选其文化品格和策略,是当代语文教材改革以及理论探究的突破口之一。同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也是为创建“语文教育文化学”提供一个理论支点和参照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