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内脂素(visfati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的浓度变化,了解内脂素水平与系统性炎症、慢性缺氧、营养代谢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80例,男43例,女37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男11例,女9例)纳入本研究,经临床治疗症状缓解后8周无急性发作的病例作为稳定期组,各组研究对象之间平均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每组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一式两份,一份立即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葡萄糖(GLU)、白细胞计数(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另一份以4000r/min离心10min后提取血清,放置-70℃超低温冰箱,用ELISA法测定血清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同时测量体重、身高,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检查。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81.67±23.27pg/ml;72.78±19.25pg/ml;62.05±24.88p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内脂素水平分别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体重指数分组(F=3.991, P<0.01),肺功能损害程度分组(F=3.718, P<0.01),缺氧程度分组(F=7.996, P<0.001),以及稳定期缺氧程度分组(F=3.429, P<0.05)中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稳定期的体重指数分组(F=2.183, P>0.05),肺功能损害程度分组(F=1.79,P>0.05)中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并发肺心病组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高于单纯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9.324, F=8.858,P<0.001)。4.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中血清内脂素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1, P>0.05)。5.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相关分析中,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营养指标、缺氧指标、炎性指标(除外WBC计数)间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COPD稳定期仅与部分缺氧指标(HIF-1α、FEV1/FVC),部分炎性指标(TNF-α、IL-8)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6.以血清内脂素水平为应变量,以营养指标、缺氧指标、炎性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COPD急性加重期,TC、TG、LDL-C、GLU、HIF-1α、FEV1/FVC、TNF-α、IL-8、NEU%为影响血清内脂素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稳定期组HIF-1α、FEV1/FVC、TNF-α、NEU%为血清内脂素水平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1.血清内脂素水平在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存在显著变化,且与炎症因子、缺氧诱导因子、营养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内脂素可能通过参与COPD系统性炎症、营养代谢和缺氧调节的过程,在促进COPD病情的演进及增加COPD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机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