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花果(Ficus carica)是桑科榕属速生小乔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果可食,其叶中含有具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和降血糖作用的活性成分,被称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隶属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全世界公认的植物界“大熊猫”,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公认的濒危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幼龄东北红豆杉生长速度慢、不耐受强光。采用速生树种与其进行复合经营,对东北红豆杉进行遮荫可以减少强日光对东北红豆杉的损伤。从东北红豆杉和无花果的适生地域、喜光性、生长速度以及根系深浅等方面考虑,推测无花果可能是东北红豆杉的适宜混交树种。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文设置无花果-东北红豆杉复合种植组、东北红豆杉单栽组和无花果单栽组三种复合经营模式,采用盆栽试验初步考察了东北红豆杉-无花果不同种植模式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植物生长量、光合作用、土壤营养成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等指标的差异,以期为制定东北红豆杉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模式下的东北红豆杉株高增长率是单一种植组的1.47倍,基径增长率是单一种植组的1.08倍;东北红豆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9 μmol·m-2·s-1,超过单一种植组25.7%;在光合色素方面,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高于单一种植组17.5%、16.1%和11.8%。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模式中的无花果当年新生体积要比单一种植组高出32.2%;无花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1.9μmol·m-2·s-1,超过单一种植组5.2%;在光合色素方面,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单一种植组无显著差异。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模式下7种土壤酶活性,即土壤酶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均高于两个单一种植组。复合经营模式组土壤中有机碳、有机氮含量也高出两个单一种植组。说明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提高了土壤肥力。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可培细菌和可培养真菌的菌群数量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在细菌菌群数量方面,单一种植无花果组土壤>单一种植东北红豆杉组土土壤>复合经营模式组土壤;在真菌菌群数量方面,复合经营模式组土壤>单一种植东北红豆杉组土土壤>单一种植无花果组土壤。说明复合经营增加了土壤真菌菌群的数量,降低了细菌菌群的数量。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模式下无花果叶中补骨脂素的含量约为3.89mg/g,而单一种植组约为3.47mg/g。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模式下东北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含量约为98 μ g/g,单一种植模式下东北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含量约为73 μ g/g。综上所述,本文研究证明了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种植提高了土壤真菌菌群的数量和多种土壤酶的活性,对两种植物的生长和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均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东北红豆杉-无花果复合经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