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势群体,顾名思义,社会中的弱者,是需要整个社会给予更多关爱的人群共同体。除了物质生活的贫困性,弱势群体还常常遭受来自他人歧视和冷漠,是受到排挤的社会底层成员。如此生活境遇容易引发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当到达一定程度时便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而社会的不稳定发展又必然使弱势群体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形成恶性循坏。尽管学界素来对弱势群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往往缺乏伦理角度的审视。与以往的传统关怀不同,伦理关怀要求尊重人的生命、尊严,肯定人存在的价值以及追求幸福的合理性,重视个体的发展需求。伦理关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涉及到的维度来看,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物质、精神和道德维度;从涉及到的参与者来看,由整体到个体依次为,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个社会成员,包括弱势群体自身。其“伦理性”不仅体现在关怀的方式、方法上,更体现在关怀的内容上。一方面,伦理关怀为弱势群体融入主流社会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促进弱势群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条件。本文从伦理学视角出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分析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以需要理论,正义理论,仁爱思想以及社会福利思想为理论基础,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以及关爱原则,培养全民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认同,为建立伦理关怀体系寻求合理、可行的实践路径,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