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一种利用高能放射线杀死恶性肿瘤的局部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在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灭或减少肿瘤细胞。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其应用贯穿临床决策、模拟定位、计划制定和放疗实施等环节,为临床提供了多层面、多角度、多节点的图像数据,保证了肿瘤在放疗过程中可以被看得清、照得准。由于成像原理和应用环境的差异,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数据间既存在冗余信息,又充斥着大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一种利用高能放射线杀死恶性肿瘤的局部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在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灭或减少肿瘤细胞。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其应用贯穿临床决策、模拟定位、计划制定和放疗实施等环节,为临床提供了多层面、多角度、多节点的图像数据,保证了肿瘤在放疗过程中可以被看得清、照得准。由于成像原理和应用环境的差异,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数据间既存在冗余信息,又充斥着大量互补信息。图像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模态的图像数据有机整合,利用互补信息来改善图像的清晰度,利用冗余信息来提高图像的可靠性。近年来,关于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本文围绕肿瘤放疗相关的应用场景,结合多个部位的肿瘤影像,从辅助临床决策和引导精确治疗的角度,对多模医学图像融合算法及应用展开研究。全文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多序列MR图像融合预测脑胶质母细胞瘤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放疗后常见的副反应,为了在治疗前预测其发生风险,降低或避免患者可能出现的损伤,论文在多序列MR融合图像上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为了在保留多序列图像细节的同时提高融合图像质量,提出一种基于GPU加速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和二维主成分分析的多序列MR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利用GPU加速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分解T1增强和T2加权MR图像;接着采用全局和区域相结合的方式对高频子带图像自适应分块,并结合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生成融合参数,对低频子带采用加权平均的融合策略;通过反变换生成融合图像;最后,提取融合图像中的影像组学参数,利用相关分析和逻辑回归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融合算法获得了较传统方法更好的图像质量;同时,基于融合图像的预测模型也取得了比其他方式更好的预测结果。(2)PET-CT图像融合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敏感性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导致其对放化疗的耐受程度不同,为了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放化疗敏感性,避免患者接受过度治疗,论文在PET-CT融合图像上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为减少融合过程中图像细节信息的损失,提出一种基于纹理相似性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PET-CT图像融合算法。对图像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后的高频子带图像提取局部二值模式特征,设定纹理相似性度量标准,在连续滑动窗口间按照纹理相似性生成高频融合系数,对低频子带采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权值参数。在逆变换生成的融合图像上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利用差异分析筛选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结合逻辑回归方法构建放化疗敏感性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融合算法较传统方法保留了更多的图像细节信息;同时,基于融合图像的影像组学评分模型在两家医疗机构的真实临床数据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鲁棒性。(3)PET-CT图像融合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区勾画的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时,单纯依赖CT图像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肺不张等情况的鉴别能力有限,CT图像与PET图像结合有望提高靶区勾画精度,降低放疗并发症发生风险。藉此,论文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视觉显著性的PET-CT图像融合方法,并分析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PET-CT图像首先经过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分解为低频和高频子带;对低频子带图像检测视觉显著性,利用自适应阈值方法将显著图分为前景和背景区域,对各区域设置不同的融合系数,同时对高频子带图像采用最大绝对值融合策略。最后,通过手工勾画和自动分割两种方式,对比图像融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区勾画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融合算法获得了较传统方法更好的视觉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手动勾画和自动分割的放疗靶区精度。(4)融合MR-CT图像信息的颅内肿瘤协同分割肿瘤放疗靶区勾画本质上是一个图像分割问题,针对颅内肿瘤自动分割,论文借鉴协同机制,提出一种融合MR和CT信息的改进U-Net模型。算法结合颅内肿瘤CT和MR图像特点,采用双路径输入模式,提取CT图像信息并将其融入MR图像在U-Net各通道的特征图中,通过学习产生每个特征通道的权重参数。在训练过程中,设定Tversky损失函数和交叉熵损失函数作为双目标,对输出层预测结果决策融合,通过条件随机场优化分割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他多模态分割方法相比,本文算法能显著提高颅内肿瘤病灶分割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中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第四代移动通信(4G)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网络容量、传输速率以及低时延等的要求。与之相比,第五代移动通信(5G)拥有更高的速率,更好的移动性以及更低的端到端时延。目前,sub-6GHz频段的5G技术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为了获得更多的频谱资源以实现更大的通信带宽和更高的速率,5G移动通信正在朝着毫米波频段拓展。5G毫米波采用了基于相控子阵的混合多波束体制,在平衡
智能网联交通是集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智能交通。目前,聚焦人、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智能网联交通在“交通强国”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指引下,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智能网联汽车完全到来之前,道路交通流将由智能网联汽车和人工驾驶汽车等交通群体共同组成。如何分析这种混合交通群体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探究新的交通流模型构建、解析混合交通群体的运动态势演化成为了现
软错误是高能粒子作用于半导体器件的灵敏区后产生的单粒子效应改变了器件的逻辑状态而导致的一种瞬态故障。它不会影响电路的内部构造,但是却可以改变寄存器或存储单元的值,影响软件计算的可靠性。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发展,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供应电压越来越小,软错误率急剧上升。软错误防护包括软错误检测和软错误恢复,其工作可从硬件和软件等不同级别开展。与硬件级软错误防护方法相比,软件级软错误防护方法成本和设
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速率的种族差异及肠道激素分泌特征背景和目的:胃排空是调控餐后血糖的重要动力学因素,虽然胃排空速率相对稳定,但个体间差异巨大。食物通过胃排空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一系列肠道激素。其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超表面是指将亚波长人工单元按照一定阵列准则排布在二维表面上,形成具有特定调控功能的超薄阵列结构。超表面不仅能够在亚波长尺度精确调控电磁波的多个物理特征,而且具有厚度薄、易共形和制作相对简便等多个利于工程化应用的优点,吸引了众多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强烈兴趣和广泛关注。2014年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等人提出的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表面为超表面的研究注入了新活力,使得研究者可以从数字信息视角去设计超表面。通过
多聚谷氨酰胺结合蛋白1(Polyglutamine-binding protein 1,PQBP1)突变导致的Renpenning综合征是一类X连锁的智力发育迟滞疾病。9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迟滞,外部典型特征包括小颅畸形、身材瘦小、面部畸形等发育缺陷。PQBP1在神经系统中高表达并且其在发育过程中受到严格的时空调控。由于PQBP1结构和定位的特点,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其在细胞核中调控转录以及剪接
3D打印是一种集数字信息、智能制造、材料工程等诸多前沿科学技术,通过逐层堆叠累积快速构造三维物体。相比传统建造方法,建筑3D打印可免除建筑模板、实现建造复杂造型、显著降低建筑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和劳动力。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科技,混凝土“油墨”材料是建筑3D打印的关键,其材料组成设计理论和制备方法是核心科学问题。在水泥基材料中引入矿物外掺料和有机外加剂,利用矿物外掺料、有机外加剂在
随着城市化中的交通系统压力日益增大,进而产生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作为缓解城市交通系统压力的有效方法,可通过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路况信息来实现。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新兴的多样化交通信息获取可以帮助交通系统的建设。然而,丰富的信息也存在结构异质性的问题,不同的交通检测器都存在各自优势与缺陷。如何能够将各种类型的交通检测信息进行优势整合,从而达到
汞是一种挥发性较强,且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污染物,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已引起广泛关注。煤燃烧是最主要的人为汞排放源之一,随着日趋严格的燃煤烟气汞排放标准,开发高效廉价的脫汞吸附剂,是推动活性炭喷射脫汞技术发展,实现燃煤烟气汞减排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选取高硫石油焦作为前驱物制备石油焦富硫活性炭脱汞吸附剂,对高硫石油焦内部以及富硫活化剂中的硫元素在KOH/SO2活化及单质硫改性
在这个经济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全球性威胁层出不穷的时代,国家间的依存度、关联度更盛从前。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在此背景下,为适应全人类的共同需求,全球治理理论应时、应势而生。全球治理的本质在于对全人类事务的管理,事关全人类共同利益之维护。早在全球治理概念正式提出以前,国际社会就在实现对全人类事务的有效管理上进行了诸多探索,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的方方面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