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瑞芬太尼静脉全麻术后拔管时麻醉恢复、心血管反应及拔管期间呛咳和躁动等全身麻醉苏醒期表现的影响,寻求最佳的使用剂量及方法。资料与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或胃癌根治术病人120例,ASA I~II级,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进行试验设计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R组,实验组Sl组、S2组和S3组,每组30例。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4.0μg/ml)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4.0ng/ml),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行气管内插管,泵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0-1.5μg/kg min)和瑞芬太尼术中维持。R组以瑞芬太尼维持至手术结束,实验组于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0.15和0.20μg/kg,至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前10分钟常规接入PCIA泵(配方:舒芬太尼2.5μg/kg总量100ml,背景输注量3.0ml/h,自控输注量3.0ml/30min)。手术结束后停止上述药物,静脉推注新斯的明0.05mg/kg阿托品0.015mg/kg以拮抗肌松药残余作用。分别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推注舒芬太尼前及拔除气管导管后1、3、5min和10min的HR, BP和SpO2。详细标注手术历时、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的呛咳、躁动、恶心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记录手术后6h、12h和24h的镇痛评分(VAS)。结果四组患者的手术历时、麻醉维持、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R组,S1、S2和S3组拔除气管导管期间心血管反应较小,手术后6h、12h和24h镇痛评分(VAS)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气管导管期间呛咳和躁动发生率R组和S1组较S2和S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发生率S3组高于R、S1和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瑞芬太尼静脉全麻手术拔管时能有效抑制拔管反应并可减轻手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舒芬太尼的合适剂量为0.15μg/kg,并发症及止痛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