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烟囱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要构筑物,主要功能是完成烟气排放。然而,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烟囱结构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结构功能上的需求,人们对其立面造型也提出了更多的艺术需求,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各类截面形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度大、立面造型复杂的烟囱结构相较于一般构筑物,施工技术更加复杂,施工难度大。本文以重庆市第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烟囱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要构筑物,主要功能是完成烟气排放。然而,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烟囱结构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结构功能上的需求,人们对其立面造型也提出了更多的艺术需求,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各类截面形式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度大、立面造型复杂的烟囱结构相较于一般构筑物,施工技术更加复杂,施工难度大。本文以重庆市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立面造型复杂的矩形烟囱工程为研究背景,基于液压提升倒模系统的设计及施工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对烟囱结构的液压提升倒模施工期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液压提升倒模施工技术的可行性与工程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结合重庆市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烟囱工程的结构特点,设计了液压提升倒模系统。采用平台桁架上弦梁与“开”型双横梁提升架形成一体化的连接方式,传力路径明确;内外模板采用木模+纵横加劲肋的构造,板面平整度及刚度控制好;内外吊脚手架悬挂于平台支撑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2)根据液压提升倒模的构造特点,划分了施工工序并确定其施工工艺流程;阐述了操作平台、液压提升、模板等系统的安装及拆除方法;针对平台系统的倾斜和扭转,设计了相关控制系统,确保施工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3)针对液压提升倒模平台的承载力及稳定性问题,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液压提升倒模平台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液压提升倒模平台整体刚度和质量分布较为均衡,无显著薄弱部位;平台前三阶固有频率相差不大,前3阶振型主要是平台的整体运动,对于第4到10阶振型,为液压提升倒模平台各吊脚手架产生局部平动或弯曲;对液压提升倒模平台进行屈曲分析,得到倒模平台的屈曲模态,各工况下的一阶屈曲模态所对应的屈曲系数均大于1,表明平台的一阶失稳模态的临界载荷超过了外加载荷。各工况中,活荷载起控制作用工况的一阶屈曲荷载系数最小,表明活荷载对平台稳定性影响较大。(4)针对液压提升倒模施工的矩形烟囱结构施工期力学性能问题,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矩形烟囱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烟囱第一阶自振周期为2.03s,扭转周期与第一阶结构自振周期比值为0.473,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矩形烟囱结构进行施工期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液压提升平台施工荷载作用下,右侧柱因收分向内倾斜产生附加弯矩,使得右侧4号柱压应力值最大;对矩形烟囱结构进行施工期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烟囱框架柱的竖向变形大致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随着烟囱结构楼层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竖向变形发生在烟囱结构中间楼层,框架柱最大竖向变形约为5.5mm。
其他文献
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为工业生产、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以厂商为中心的大规模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根据消费者订单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模式。在这种灵活复杂的生产模式下,调度作为车间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智能生产管理中的关键部分。数据显示,在工件生产过程中,
绿色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内在要求,是在经济增长的不断发展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内生动力,是创新驱动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起到引领和支撑绿色发展的作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二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具有复杂的互动作用关系和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对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二者的耦合协调进行分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明确了科技创新、绿色发
变流器作为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Wind Turbine,DFWT)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率器件开路故障导致DFWT的输出电压电流及功率波动,严重威胁DFWT的稳定运行。现有对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诊断研究存在特征单一及阈值固定的问题,此外,基于变流器功率器件开路故障场景的容错控制研究通常缺乏对容错控制策略适用对象的理论分析,难以适应DFWT复杂运行工况下的准确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基于
铝合金真空压铸方法是先进压铸技术的重要方向,对大型复杂铸件的高品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通过真空压铸减少和消除铸件残余气致性缺陷缺乏量化研究,真空度改善残余气致性缺陷和产品力学性能关系和规律尚不明确。本文以研究真空压铸改善气致性缺陷及铸件力学性能规律为目的,以真空压铸铝合金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使用电镜、金相显微镜、纳米压痕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型腔真空度对压铸件孔洞缺陷的影响,以
元器件贴装是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生产线的关键工序,缩短贴装路径是提高贴装效率的重要途径。贴片机的贴片头一般需要在喂料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和吸嘴站之间来回移动,因此贴装路径与元器件贴装顺序、喂料器位置以及吸嘴更换等紧密相关。论文以拱架式贴片机为研究对象,围绕贴装顺序优化和喂料器分配优化对贴装路径优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
大气污染作为一种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平衡和人类发展。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燃煤电厂、炼钢厂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SO2、NOx(NO、NO2)等。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门超低排放政策,促进污染气体在线监测仪器的实践应用,本文基于DOAS技术,对SO2、NO2高精度检测算法展开了详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DOAS算法的SO2/NO2单一气体高精度检测算法的优化设计。本文结合实际应用对Lamber
某巨型装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激光束组的光路中安装大量光学模块。光学模块具有造价昂贵、尺寸大和重量较重等特点,由于洁净厢内装校空间狭小且视野较差,光学模块在进入洁净厢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卡阻甚至是模块损坏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光学模块的装校质量和效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轴孔装配理论应用于光学模块的装校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柔顺装校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光学模块在不可视状态下的柔顺装校。本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微型便携式电子设备性能日益提高,对微型供电设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微型燃料电池具有运行稳定性、续航好及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极具应用前景。无膜微流体燃料电池(Membraneless Microfluidic Fuel Cell,MMFC)利用微尺度下多股流体维持平行层流的现象,自然分隔燃料与氧化剂,无需质子交换膜,简化了电池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然而,在高输出电
镁合金在全球的轻量化热潮中极具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密方六排的晶体结构,变形时可以开动的滑移系较少,镁合金的加工成型能力较差,镁合金的塑性不高制约了镁合金的发展,此外,镁合金强度不高也是制约镁合金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提高镁合金的强度与塑性对于镁合金的工业化应用推广意义重大。细晶强化可以同时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常规塑性加工方式可以细化镁合金的晶粒,但是细化效果有限,而剧烈塑性
自旋霍尔效应从理论预测到实验发现都证明了即便没有外磁场在非磁性材料中也能够实现霍尔效应。利用自旋霍尔效应能够在横向响应外电场产生自旋流,应用在半导体器件中作为标准自旋发生器和检测器,在自旋电子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Rashba和Dresselhaus自旋轨道耦合的相继提出,使得二维电子气中的自旋霍尔效应一直处于研究热点,而系统外加磁场则展现出有趣的共振自旋霍尔效应。考虑Rashba和Dresse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