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向迎随补泻”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ared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针向迎随补泻”手法和平补平泻手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治疗效果,客观评价“针向迎随补泻”手法治疗肝胃不和型FD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拟将62例肝胃不和型FD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使用“针向迎随补泻”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5次为1个疗程,治疗完成后1个月随访。以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证候及生活质量为指标,观察其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中医证候积分及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epea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变化,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1、4个疗程治疗完成后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改善肝胃不和型FD患者消化不良的各单项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但在改善其各单项症状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改善其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症状方面的显效率分别为68.42%、76.19%和65.22%、66.67%;两组主要症状总体疗效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83.33%;两组各量表积分(FDI、证候、NDSI及NDLQI)治疗前后比较,无论组内还是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后1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各组内治疗前、随访时各量表积分(FDI、证候、NDSI及NDLQI)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各量表积分(FDI、证候、NDSI及NDLQI)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针向迎随补泻”手法和平补平泻手法均能改善FD患者的主要症状,并能显著改善FD患者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症状。2、“针向迎随补泻”手法在改善FD患者的FDI、证候积分、NDSI和NDLQI积分方面,其近期疗效优于平补平泻法,且具有远期作用优势的趋势。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预处理的长距离双Mach-Zehnder(M-Z)干涉型振动传感器实时定位算法。在进行互相关时延估计前,首先利用离散小波分解寻找振动起始点,并提取出有效数据
目的:通过切除大鼠脊旁开1.5cm两侧全层皮肤建立急性创伤修复大鼠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经氧驱动雾化的新型治疗方法对急性创伤修复模型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创面形态学
另一种乡愁rn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借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话来说,“既是最美好的年代,又是最糟糕的年代”.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可谓“最美好”;由于人的贪婪而导致的穷奢极欲,生
一只跳蚤生活在狗身上。一天,它嗅到了羊毛的鲜膻味。“这是什么?”跳蚤问自己。这时,它发现,原来狗躺在羊皮上睡觉哩。它姿势优美地一跳,那小小的身躯就离开了狗。“妙极了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un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UPS)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出口梗阻型便秘。表现为患者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收缩;肛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偷偷生长在被
  [目的]观察减肥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 SD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脂及脂肪组织中β3-A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减肥胶囊的减肥机制,为临床肥胖症的药物研发提供实验资料
  目的: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借助于临床研究,并从中医脾肾两脏相关性,脾胰关系,及《金匮》“治未病”思想出发等进行理论探讨,发挥中医优势,探讨健脾益肾法在控制延缓糖尿病肾病进
我没有哥哥,很想有个哥哥。  每当我想起前些天和蛋蛋打架打败了的时候,就想有个哥哥该多好哇!如果我有个哥哥出现在我们打架的现场,蛋蛋肯定会撒腿跑掉或求饶的。  有一天我亲眼看到一个小娃娃被一个大一点的娃娃打了,这时走过来一个和我一样大的人把他们拉开了。我想,那人一定是小娃娃的哥哥吧,可他俩长得又不像。  我回家伏在妈妈的耳边悄悄说:“妈妈,你给我生个哥哥吧!”妈妈笑出了眼泪□生哥哥□傻孩子□现在有
期刊
本文从流体动力学观点比较了普通浮选柱和充填式浮选柱的性能。列举了新结构浮选柱的中试结果,讨论了充填式浮选柱的放大效应。证明新结构浮选柱更适宜于密度低的细粒和微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