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72年6月由联合国发起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为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在那之后,绿色贸易壁垒开始兴起,很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品实施进口限制。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应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者之间冲突的重要手段,会对企业的国际化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且有意义。本文将基于创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新制度主义理论来讨论绿色技术创新是否对企业国际化绩效有促进作用以及企业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是否会调节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绩效之间的关系。为验证假设是否正确,本文从上交所、深交所选取了2013年至2017年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并利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变量类型有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其中,企业国际化绩效为被解释变量,采用海外经营利润来测算;解释变量为绿色技术创新,采用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环境认证指标来衡量。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即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即绿色专利申请数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对企业国际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认证,即企业是否通过ISO14000认证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企业异质性显著调节了研发投入与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关系,当企业为重污染单位时,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当企业为非重污染单位时,研发投入对企业国际化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本文给出的建议是:首先,重污染企业要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以期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其次,非重污染企业在研发过程中,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尽量避免无效的、低回报的产品或技术研发。最后,企业要重视知识产权管理,积极申请绿色专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